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并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作对比,对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及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得出优势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30例,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30例,分别从影像学中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恢复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桡骨远端解剖结构方面,两组在当天治疗后无显著差异;在治疗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当天和3个月时,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Cooney腕关节功能评估方面,治疗组优良率90.0%,对照组优良率76.7%,两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在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2例钉道感染,1例关节僵硬,2例钉道松动;对照组出现2例皮肤压迫性溃疡,3例关节僵硬,1例患肢血运不良,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在桡骨远端解剖结构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小夹板固定,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