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奏议文在唐宋时期的接受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贽作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其作品自成文为始便广为流传,尤以奏议文为代表,开一代文体变革之先河,对后世政治文化发展影响深远。陆贽所作奏议,条理精密,文笔流畅;上承燕许,下启欧苏。然当今专研陆贽奏议文者偏少,且研论多重其公文特性、政治思想及历史意义,对其文学风格虽有涉论,但鲜少独探其学术影响与接受意义。故本文选取陆贽奏议文为研究对象,以其成就经典化时期为时间节点,通过史家记载、选家收录、注家注释、专家评论、作家引用和读者阅读等方面,对其在唐宋时期的接受情况进行全面探讨,力求深入发掘其奏议文对后世的影响。
  绪论主要对奏议文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并立足于当今专著、期刊文献等,阐明陆贽奏议文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为本文的接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以陆贽奏议文在唐五代时期的接受情况为中心,分析探讨该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流传、载引、批评与定论等,总体而言乃其接受过程的发轫初兴阶段。陆贽文集成书尚早,中唐权德舆、韦处厚遵以类相从之原则对其进行整理、编纂,存《翰苑集》十卷等,推动影响了唐代世人对其进行书写、评价与接受,提出其文道“与伊说争衡,与典谟接轸”,继而将其作为师法对象“亦章句待之”,接受程度较深。该阶段对陆贽奏议文的载引频率相对偏少,基本集中于《旧唐书》中对其进行较为丰富的载录与定论,基本肯定了陆贽为人为文“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意义,为宋代陆贽奏议文的经典化奠定基础。
  第二章主要论述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接受情况,该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乃其接受过程的逐步繁荣阶段。北宋陆贽文集在唐代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陆贽制集》二卷、《陆贽奏议》十二卷、《牓子集》三种版本系统,呈现出版本相对稳定且多以单行本行世的特点,并通过献上进呈、君臣推尊等方式影响了北宋诸家对其的接受与传播,初步确立了其官方地位。该阶段对陆贽奏议文载引颇丰,其中四大部书对其载引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官修史书对其载引规模宏大,载述详实;文人别集对其载引相对偏少,多属单引。总体而言,较之唐五代,大有增益。北宋文人对陆贽及其奏议文的接受从其政治主张与文学风格出发,欧阳修以之为法,“三苏”以之为贤,其他文人亦对其评价颇高。是以,北宋各史书著述以《新唐书》、《资治通鉴》为代表为之定论,较之五代《旧唐书》,主观性增强,评价更优,基本可概述为“用兵治乱,真知灼见;行文撰言,曲尽其情”,初步确立了陆贽奏议文的经典性地位。
  第三章主要探讨南宋时期陆贽奏议文的接受情况,立足南宋史实现状研究分析接受的新特点,乃其接受过程的鼎盛发展阶段。南宋陆贽文集版注兴盛,于前代基础上新增了《陆宣公文集》二十二卷、《陆宣公奏议》二十卷、《陆贽奏议总要》二卷等多个版本系统,并首次出现了第一部注本:郎晔注《唐陆宣公奏议》十五卷。总体而言,呈现出版注兴盛且多以综合本流传的特点。该时期帝学对其极为重视,以宋孝宗为代表之君主,通过下旨侍读东宫、进读于君等方式深刻推动了南宋君臣对其的接受与反思,最终以官学形式直接确立了其正统官方地位。该阶段对陆贽奏议文之载引较前代更为丰富,其中私修类书对其载引涉类丰硕,方式新颖;各类史书对其载引以古鉴今,经世致用;总集别集对其载引援引诸多,所录皆精。与此同时,南宋文人以朱熹、杨万里等为代表,将陆贽奏议文置历代变迁中加以观照,重构其当代价值与意义,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以,陆贽为人为文为南宋诸家树立了坚实榜样,陆贽奏议文亦最终在南宋确立了其经典性地位。
  要之,通过对陆贽奏议文在唐宋时期的接受研究,不仅能较为全面地于古代文学史中观照其人其文对后世之影响,亦能由此进一步探寻其经典化意义,继而助承中华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求培育产业增长新动能以促进经济发展,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新兴增长动能。与此同时,得益于政策支持,全国逐渐兴起了建设体育小镇的新热潮。运动休闲小镇(即体育小镇)加速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产业形态由“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向“群众性”体育和“体验式”旅游转变。为此,本文立足于现有国内外研究基础,以浙江省杭州市戴村郊野运动小镇作为调研对象,引入增长极理论和钻石模型,分析体育旅游在戴村产业增长极的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极化效应,继而通过实地问卷调研戴村体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课,以其“短小”的特点登上了化学课堂的舞台,进行课堂翻转,让学生用最短的学习时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行之有效的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本文通过课堂实践,从新课导入、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堂总结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引入微课,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解知识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
期刊
摘要:汽车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产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大众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虽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企业的商品运输,但是却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基于此情,在文章中,笔者将围绕汽車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对污染产生的类型、成因以及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自身所学,提出几点关于汽车污染的防控措施,望文中观点,对减小汽车污染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汽车污染
期刊
平话分为桂北平话及桂南平话,桂北平话内部差异大,尚无公认的代表点。本文以桂林市近郊的象山区阳家村土话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田野调查所记录的一手语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对阳家村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进行研究。
  通过与中古音的比较得出阳家土话的语音特点主要有:古全浊声母全部清化且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基本不送气;古微母部分字今读[m-],与明母相混;古知组部分字与端组相混;古非敷奉母和晓匣母与部分韵相拼时混读;古来母读同泥母;古精组与知章庄组合流;不分尖团;古见组字大部分未腭化;无[-m]韵尾与塞音韵尾;
现代汉语“X命”类词是以“命”为共同语素而聚合在一起的语义相近的词,本文根据分布与使用频率,确定“X命”类词研究范围为动宾式结构的“拼命、玩命、没命、舍命、要命”5个,它们经历着由实而虚的发展变化,表示出极性程度义。本文拟对表程度义的“X命”类词从共时平面上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并在历时层面分析“X命”类词历时演变轨迹及语法化的机制,以深化对表程度义的“X命”类词用法的认识。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选题缘由,介绍研究现状,说明研究对象及语料来
近年来,多模态研究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领域,与此相关的跨学科研究便也日渐丰富。本文以集图像、文本、声音于一体的电视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选取央视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推出的66条“精准扶贫”系列公益广告作为研究语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符号学、传播学、广告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解读该系列公益广告中各模态资源的意义及模态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各模态资源如何通过构建相互关系来实现广告整体意义的表达,继而总结出央视“精准扶贫”系列公益广告中模态关系的构建框架,以期进一步
语气词是汉语中传情达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汉语区别于其它印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气词有一个自身独立的系统,各个方言也有独立的语气词系统,对汉语方言语气词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同时参考其他方言和普通话语气词的研究成果,对平定方言11个重要语气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描写,包括语气词的意义、功能和连用规律几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并给出了总结和结论,对于深入了解平定方言语气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对平定方言语气词系统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平定方言语气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新概念的产生即是人们利用已有概念对客观事物和行为进行范畴化的结果,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本文尝试对比分析汉、日两个奥运会举办国的语言中体育项目的名称,分析它们基于何种模式、何种机制进行命名,以及对同一体育项目的命名情况存在着怎样的异同,从而探究中日两个民族语言背后的认知差异。
  本文共分为5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选题由来、选题意义及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手段对比分析汉、日
人们通常认为判断动词“是”和“为”的主要区别是“为”只用在书面语中。然而,这并不能完全解释“是”和“为”的区别。从多个角度对比“是”和“为”,进一步找出它们的不同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语料,发现“是”在上古时期作指示代词,隋唐时期进入判断句中,并逐渐成为白话和口语的主要的判断句标志,“为”从先秦时期就作判断动词,但一直不是最主要的判断句标志。
  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的语料,发现“是”和“为”所在判断句的主语、宾语、副词都存在不同。现代汉语常用的代词不能作“为”的主语、
杜甫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高峰,后世学者研究甚笃,有“杜诗学”之称。杜诗在许多方面,已经被研究得十分深刻,而杜甫前、后《出塞》组诗,因非新乐府之作,亦非老杜后期作品,故尚未得到学术界充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因此,本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杜甫前、后《出塞》组诗进行全面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乐府《出塞》曲调及组诗的创作背景、结构顺序的研究。在曲调来源上,结合郭茂倩《乐府诗集》及当时音乐发展情况进行考证,可以得出其曲调来源于李延年更造胡曲而成。而通过考察历代《出塞》创作情况,可以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