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能够针对不同路面冲击情况获得不同阻尼效果,使汽车具有最佳的驾驶稳定性和乘用舒适性,在汽车行业中占有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热力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了阻尼阀片开阀前、开阀后和开阀到最大时三种工况下的节流特性模型,研究了叠加阀片的结构参数对节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节流压差会随着阀片数量和外半径增加而增大,会随着最大变形量和固定节流孔直径的增加而减小。(2)综合考虑减振器的阻尼致热和散热过程,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了该减振器的热力学平衡模型,研究了冲击速度、储油筒外径、储油筒长度、储油筒壁厚和相对风速对减振器温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热平衡后的温度随着冲击速度、储油筒壁厚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储油筒外径、储油筒长度和相对风速的增加而降低;达到热平衡后的温度越高,所用的时间越短。(3)设计了一款电液伺服控制的带油温采集模块的减振器测试系统,获得了该减振器样件在4种冲击速度下的温升曲线,对比仿真结果发现:相同冲击速度下热平衡后油液温度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相差不超过2℃,但温升过程中的实验值滞后于仿真值,这主要由仿真分步迭代累加误差和实验中的机械滞后所导致的。(4)实验测得了该减振器样件在4种冲击速度下示功衰减特性曲线,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热衰减率的实验值与仿真值最大差距出现在0.052m/s时,其差值为3.44%,这主要是低速时的机械摩擦影响较大引起的。实验测得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在0.524m/s的冲击下达到热平衡后油液温度上升了近58℃,阻尼功率降低了25.64%,但单位周期内仍可提供281J的阻尼功,且示功图曲线相对饱满,不存在明显的畸变现象,表明该款减振器热衰减后仍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