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热力学特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girl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能够针对不同路面冲击情况获得不同阻尼效果,使汽车具有最佳的驾驶稳定性和乘用舒适性,在汽车行业中占有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的热力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知识,建立了阻尼阀片开阀前、开阀后和开阀到最大时三种工况下的节流特性模型,研究了叠加阀片的结构参数对节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节流压差会随着阀片数量和外半径增加而增大,会随着最大变形量和固定节流孔直径的增加而减小。(2)综合考虑减振器的阻尼致热和散热过程,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建立了该减振器的热力学平衡模型,研究了冲击速度、储油筒外径、储油筒长度、储油筒壁厚和相对风速对减振器温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热平衡后的温度随着冲击速度、储油筒壁厚的增大而升高,随着储油筒外径、储油筒长度和相对风速的增加而降低;达到热平衡后的温度越高,所用的时间越短。(3)设计了一款电液伺服控制的带油温采集模块的减振器测试系统,获得了该减振器样件在4种冲击速度下的温升曲线,对比仿真结果发现:相同冲击速度下热平衡后油液温度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相差不超过2℃,但温升过程中的实验值滞后于仿真值,这主要由仿真分步迭代累加误差和实验中的机械滞后所导致的。(4)实验测得了该减振器样件在4种冲击速度下示功衰减特性曲线,与仿真结果对比表明,热衰减率的实验值与仿真值最大差距出现在0.052m/s时,其差值为3.44%,这主要是低速时的机械摩擦影响较大引起的。实验测得阀控式可调阻尼减振器在0.524m/s的冲击下达到热平衡后油液温度上升了近58℃,阻尼功率降低了25.64%,但单位周期内仍可提供281J的阻尼功,且示功图曲线相对饱满,不存在明显的畸变现象,表明该款减振器热衰减后仍具有良好的减振特性。
其他文献
近接施工引起的结构稳定性一直是城市地下工程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合肥小净距隧道穿越利海大厦办公楼工程实践为依托,建立三维数值力学模型,研究建筑物桩基变形特性、小净距隧道
新建广州南沙港铁路小榄水道大桥主桥为主跨200 m公铁两用斜拉桥,为解决传统分层布置线路展线过长的问题,在加劲梁的设计中创造性地采用公路与铁路同层布置,梁体采用分离式钢
目的神经炎症被认为是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病理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小胶质细胞是参与ICH病理过程的最重要和最早的炎症细胞。同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分化成两种表型:M1促炎表型和M2抗炎表型。该研究旨在探索AdipoRon在ICH后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采用自体血立体定位注射法建立小鼠实验性ICH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理念(ERAS)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1月~12月间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分组标准:按随机数学分组法;对照组: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