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醛固酮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能保钠排钾,促进心肌纤维化,导致心室重构,减弱压力感受器反射,产生交感神经兴奋作用。近年来,尽管心衰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心功能和预后明显改善,但由于“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存在,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阻断该激素的作用,RALES 试验证实,严重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平均26mg/d)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显著改善心功能。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应用大剂量螺内酯(≥60mg/d)治疗严重充血性心衰(CHF),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研究拟通过大、小剂量螺内酯分别干预,观察用药前后各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心功能指标及生化指标变化,以探讨大剂量螺内酯对自主神经和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以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 年9 月~2004 年9 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衰患者67 例,原发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功能NYHA 分级Ⅲ~Ⅳ级,LVEF≤35%,左室明显扩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其中,男性39 例,女性28 例,年龄44~75 岁,平均61.9±8.8 岁。除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原发性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非窦性心律、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