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乳腺癌筛查工具在检测肿瘤方面有着很强的敏感性,能够为乳腺活检手术提供高精准的图像导航。但是核磁共振扫描仪内部的高磁场环境以及非常有限的工作空间制约着乳腺活检机器人在核磁环境下的应用。开发一种具有占用空间小、传动路线柔顺灵活、远距离动力传递且核磁兼容的理想传动关节,是乳腺活检机器人在核磁下应用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由于乳腺组织成分的复杂性,活检针在穿刺多层组织过程中会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柔性针穿刺的多模态感知和人机共融交互控制研究(ZD20180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乳腺癌筛查工具在检测肿瘤方面有着很强的敏感性,能够为乳腺活检手术提供高精准的图像导航。但是核磁共振扫描仪内部的高磁场环境以及非常有限的工作空间制约着乳腺活检机器人在核磁环境下的应用。开发一种具有占用空间小、传动路线柔顺灵活、远距离动力传递且核磁兼容的理想传动关节,是乳腺活检机器人在核磁下应用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由于乳腺组织成分的复杂性,活检针在穿刺多层组织过程中会发生偏转。所以,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核磁兼容的新型远程乳腺活检手术精准穿刺机器人系统。针对因MRI环境下对机器人驱动器及传动装置材料具有苛刻的材料要求问题,在对现有核磁兼容驱动及传动装置研究现状利弊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用于MRI的远程新型双向耦合双腱鞘模块化传动关节。该双腱鞘传动关节可以实现远距离、大行程的动力传输,适合核磁环境下将电机置于扫描室外的应用方式,且无需特殊驱动器。针对普通传动轮在多层缠绕时会出现乱缠的问题,该双向耦合传动轮中采用了 LeBus螺纹槽,并建立了具有LeBus螺纹槽的双腱鞘双向耦合传动系统的摩擦模型和传动特性模型,来提高传动精度。针对张力传感器不能安装在大行程传动系统中的问题,采用三点力测量方法对新型腱鞘传动系统进行了适当的预负荷测量和设置。此外,通过传动实验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并通过多组测试探索了双腱鞘双向耦合传输特性。最后对新型腱鞘传输系统进行补偿,补偿后的实验结果符合活检机器人所需的远距离、大行程的传动精度要求。针对MRI强磁场以及扫描仪内部有限操作空间的问题,在对核磁兼容的乳腺活检机器人兼容性分析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核磁兼容远程控制的乳腺活检机器人系统。该系统由针对有限空间内乳腺活检问题的活检穿刺模块,针对组织流动性问题的多角度固定夹紧组织模块,以及针对有限空间内活检时患者需长时间俯卧问题的人体工程学支撑架构成。该系统可以实现医生远程活检手术操作。通过D-H法对设计的乳腺活检机器人进行了正运动学、逆运动学分析,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和SolidWorks软件对乳腺活检机器人关节模型工作空间进行了分析,再使用ANSYS/Workbench软件对乳腺活检机器人中的俯卧支撑架、机器人夹持机构和传动关节受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系统能够保证核磁有限空间下安全实施乳腺活检。针对患者乳腺组织(脂肪、腺和肿瘤)特性不同而导致活检针穿刺路径及偏转角度不同的问题。在分析乳腺组织成分特性基础上,采用对乳腺肿瘤患者在夹持和非夹持两种状态下MRI数据几何重建方式,提出乳腺活检机器人对多层组织曲线穿刺路径模型,来解决乳腺活检机器人在复杂组织成分下的精准穿刺。针对乳腺活检进针过程中,针尖在穿刺脂肪组织、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等特性不同组织时进针状态的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准静态过程中的活检针穿刺多层组织的悬臂梁模型。通过这个模型近似模拟针在多层软组织中的偏转问题,建立活检机器人对多层曲线穿刺路径模型,来提高乳腺活检机器人对肿瘤组织的穿刺精度。针对本文设计的基于双腱鞘传动乳腺活检机器人的远程控制问题,搭建了实验平台,采用C++语言通过Qt软件完成了上位机软件系统开发,实现乳腺活检机器人的远程操作。根据活检手术操作流程,进行了乳腺活检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规划。根据活检针穿刺多层组织的悬臂梁模型,搭建活检针与组织的穿刺实验平台,测得活检针与两种组织之间穿刺力、摩擦力以及活检针穿刺两层组织后的偏转数据,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最后搭建了基于双腱鞘传动的乳腺活检机器人实验平台。根据多层组织穿刺路径模型,进行多层组织穿刺实验,结果表明可以实现远程精准乳腺活检手术。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防热材料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安全成败的关键,迫切需要能够满足高温工作环境的先进材料。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性能,成为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结构部件的首选材料之一。然而,SiC陶瓷存在硬度高、脆性大、烧结难等问题。本文针对SiC陶瓷材料传统制备方法存在的加工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成型复杂结构的问题,提出将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
当今社会,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密码、钥匙等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于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运而生。该项技术以人体的结构特征信息作为依据对人员身份进行识别,包括指纹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其中人脸识别技术是近些年来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每个人脸部的独特性,人脸识别技术成为鉴别个体身份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业务,不断加强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银发[2021]142号)的工作要求,近日,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制定印发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统筹开展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工作。
激光作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和激光武器等领域。随着现代光学的发展进步,激光技术日趋成熟,为诸多领域提供了新思想,新原理以及新应用。然而,高斯光束这一激光的基础模式在突破现有激光关键技术面前逐渐显得力所不及。因此,灵活地调控激光以产生结构更加丰富的光场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团队的广泛关注。所以,“结构光场”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结构光场,顾名思义,指通过调控光场的振幅或相
电介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对推动现代电子器件的小型化、高度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期,三元杂化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在提升聚合物电绝缘特性、机械和导热性能等方面崭露头角。通过合理挑选具有不同维度和特性的无机纳米填料进行杂化和结构设计,可以满足特定环境下不同工作需求,成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聚酰亚胺(PI)为基体,以零维纳米氮化铝(AlN)、一维微米钛酸纳米管(TNs)和二维微
产业结构调整极大地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招商引资工作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南京市重点招商引资的工作情况,分析南京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问题,从服务意识、服务方法、服务机制、政策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出南京市招商引资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提高南京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水平。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对Al-Zn-Mg-Cu-Zr系超高强铝合金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对开发新型合金的渴求愈加强烈。虽然Al-Zn-Mg-Cu-Zr系合金具有高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在腐蚀介质和应力环境下服役时其剥落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较为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设计并研究了一种新型Al-Zn-Mg-Cu-Zr-Sm合金,意在同时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本文系统的研究了Sm含量对铸态Al-6.7
通用汽油发动机连杆大多选用Al-Si-Mg系6061铝合金,目前普遍采用压力铸造或普通热模锻后机械加工的方法制造,存在生产工序多、工艺流程长、材料利用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不足。为此,本文以6061铝合金连杆锻件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塞锻造成形方式获得精密连杆锻件,通过研究6061铝合金热变形过程中流动应力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获得6061铝合金热变形最佳工艺参数。探究并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铝合金连杆闭塞锻造
当前,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日益兴盛,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数据在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泄露风险与危机。因此,依据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已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必经之路。这需要企业以数据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数据安全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