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我国传统木材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木材流通与贸易频繁。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段,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是发展木材贸易的主要基础。省会城市武汉,水路交通便利,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在清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全国各地的木商云集于此,有着发达的木商组织,同时拥有发达的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周转贸易,支持长途运输木材,故木材销量大,辐射面广。湖北木材贸易集湘、黔、川之木材,输往江南、京师要地,为当时园林建设、运河堤坝的巩固、城市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有利于摸清木材贸易的规律,为我国当前林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认为湖北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适宜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林木的生长。湖北人民在继承前代林业经营传统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林业教育学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传播林业知识,这些举措对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湖北是清代朝廷皇木采办的重点区域之一,皇木采办促进了当地木材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当地木材市场。湖北以武汉为中心,汇集鄂西北从汉江运输而来的木材,鄂西南的木材经清江在宜昌汇入长江,再周转到武汉。乾隆年间,汉口木材贸易大发展,其交易额、交易量都位列汉口全行业第三,直接关系着汉口城市的兴衰。至道光、同治、光绪三代以及民国初年,木材贸易更是达到鼎盛时期。木材贸易的繁荣离不开木商的组织经营,日益活跃的商业活动,大量而频繁的人员往来,促进了木商组织的建设。湖北境内,商帮云集,汉口会馆如林,显示了商帮、行业的实力和地位。木材生产兴则木材贸易兴,与之相应的木商及其组织活动也兴旺。木材经营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规划。从生态文明的视野出发,在林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兼顾其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