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幼苗耐冷指数,各生长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孕穗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片电导率值等指标,并探讨各生长时期过氧化物酶和孕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谱带的变化规律,以寻求适宜的耐冷评价指标。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模拟气候条件下的耐冷指数与水稻的冷害级别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各品种间有一定的差异,并且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可以将耐冷指数作为快速鉴定水稻苗期抗冷性的参考指标。2.孕穗期低温处理条件下,水稻叶片伤害率除个别品种外,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各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及其增加量与叶片伤害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品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可溶性蛋白质的增量与叶片伤害率也呈显著负相关,且各水稻品种间差异显著。3.水稻籽粒在低温萌发过程中幼芽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14d时与耐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品种间差异显著。低温萌发第14d是鉴定抗冷性的最佳时间。4.对照温度条件下,水稻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发现在四个生长时期中拔节期的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低温胁迫下,苗期可溶性糖增量与耐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孕穗期可溶性糖增量与伤害率呈显著负相关,灌浆期可溶性糖增量与千粒重减少量呈显著负相关,并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因此,可用低温处理后可溶性糖增量作为各生长时期的抗冷性鉴定指标。5.在所测指标中,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增量均与伤害率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增量分别与脯氨酸增量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增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增量相关不显著。6.比较对照和低温处理前后凝胶电泳图谱,芽期、苗期和孕穗期低温处理后部分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图谱多出1~2条谱带,并且这些品种是其它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出的抗冷性强的品种,而分蘖期过氧化物酶谱带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在活性上有所不同。可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谱带在处理前后活性上有所不同,但差异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