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执行是政策科学的重要过程,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直接过程。随着学术界对政策科学的深入研究,政策执行的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政策科学的研究重点。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多变,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遇到新的课题,为了应对我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和调整各种公共政策。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我国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的直接贯彻和落实。但是在地方政府贯彻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宏观政策贯彻不利、贯彻速度慢、贯彻效果差等现象。这其中,有政策本身与地方实际的差异问题,也有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内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当前呈现的地方政府出于自利性,不能及时的、严格的贯彻中央的各种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偷换、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缺损和截留、政策迟滞等现象,最终造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要规避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偏差,保证公共政策有效实施,就要充分发掘影响政策执行的各种因素。地方政府的自利性作为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要慎重对待。正确对待自利性,需要认识到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客观存在及其激发因素,认识到地方政府自利性有合理的一面,更有对政策执行不利的一面。对待地方政府自利性引起的政策执行偏差,要认识到,自利性需要通过制度途径得以满足,因此可以通过深层次发掘政策执行中自利性得以实现的各种制度因素,“对症下药”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这些制度,规避自利性的发挥。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地方政府自利性产生的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分析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各种激发因素,进而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相关制度和环境的措施,规避自利性的激发因素,防止地方政府不正当自利性的泛滥,避免政策执行偏差产生,实现中央政策目标。本文第一章是对地方政府自利性产生的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并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三章通过分析各种激发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因素,将各种政策执行偏差现象进行归类,并且提出政府自利性引发的政策执行偏差带来的严重后果。第四章对各种能够激发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因素提出规避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政策,实现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