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机理是复杂的。不同环境导致植物体结构的不同,变化了的盐生植物结构特征就是对盐碱逆境的适应。通过对中亚滨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 Iljin 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 处理,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等,研究了中亚滨藜在盐胁迫下的适应性结构,并着重研究了中亚滨藜的泌盐结构-盐囊泡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中亚滨藜是通过以下的对策来适应盐胁迫及其引起的生理干旱的:(1)根:根的横切面积随NaCl 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导管的数目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而导管口径随盐浓度升高而减小;根中含有结晶细胞;特别是根中存在异常次生结构的现象,对于中亚滨藜适应干旱、盐胁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茎:盐胁迫下,茎的横向生长受到抑制;维管柱在茎中所占的比重与盐浓度的增加呈正相关;导管的数目也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多,导管口径大小与盐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维管束的数目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多;虽然皮层的层数变化不明显,但是皮层厚度所占茎的比重也稍有增加;中亚滨藜茎的皮层、髓的外围都存在结晶细胞。(3)叶:叶片面积随盐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叶表皮细胞的密度随盐浓度的递增逐渐增大;气孔器面积与NaCl 浓度变化呈负相关;气孔开度与盐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盐胁迫下,中亚滨藜是通过导管直径的减小和导管数目的增加相互协调来渡过不良的环境的;栅栏组织占叶厚的比重随NaCl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在盐刺激下变小,内部叶绿体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叶肉中也含有结晶细胞。(4)盐囊泡:单位面积内盐囊泡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盐囊泡的泡状细胞体积随NaCl 浓度的增大而增大;NaCl 处理下,盐囊泡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多呈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