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环海蛇cathelicidin-Hc-CATH肽的发现、结构优化及成药性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抗生素耐药问题日趋严峻,耐药菌引起的多种疾病,如肺炎、脑膜炎、烧烫伤感染、糖尿病足溃疡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碳青霉烯大肠杆菌(CREC)、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等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在临床中缺乏有效的抗生素药物,且耐药问题一旦发生,同类药物药效大幅度降低,新型抗耐药菌药物的开发迫在眉睫。Cathelicidin宿主防御肽是脊椎动物宿主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抗炎活性、免疫调节活性,且不易引起细菌耐药问题,具有巨大开发前景。作为新型抗感染候选药物,多种cathelicidins正处于治疗感染的临床研究中。但cathelicidin作为肽类药物存在体内药效差,且常伴有溶血毒性等缺点,对此挖掘新型cathelicidin模板肽,并进行稳定性提升、毒性减弱等改造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尚没有处于临床研究的cathelicidin药物,对其进行拟临床前研究,有利于推进国内cathelicidin药物的发展。本课题从青环海蛇体内发现一条全新cathelicidin—Hc-CATH,对其进行系统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构改造研究,及将改造体拟开发为糖尿病足溃疡凝胶剂,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RACE扩增法,首次从海洋爬行类动物中发现cathelicidin—Hc-CATH,通过组织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Hc-CATH在海蛇宿主防御过程发挥重要作用。(2)Hc-CATH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Hc-CATH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在0.16-20.67 μM之间;Hc-CATH可以直接吸附在细菌上,导致细胞溶胀快速破裂而亡;Hc-CATH可以与LPS和TLR4/MD2复合物双重作用,抑制MAPK炎症通路发生,阻止炎症因子过度表达;构效关系研究表明,Hc-CATH的N端的两亲性α螺旋结构在抗菌、抗炎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研究结果,Hc-CATH是抗感染肽类药物改造的优良模板。(3)Hc-CATH结构改造及稳定性优化研究:以Hc-CATH为模板通过N端、C端氨基酸删减法,设计15条改造肽,对其进行活性筛选,获得抗菌抗炎作用最强的HC1、HC2、HC3。以毒性最低的改造体HC1为模板,进行稳定性改造获得HC1-D2。RP-HPLC结果表明其与血清孵育48h几乎没有降解,而模板HC1仅2min降解60%,证明HC1-D2具有极强血清稳定性。HC1-D2对耐药菌有效,具有清除细胞膜和快速杀菌作用。体内药效实验显示,HC1-D2可降低腹腔和脾脏内感染菌的数量,提高耐药菌VRSA、CREC、MRPA感染鼠的存活率,并显著降低感染鼠体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表达。另外,HC1-D2可增加健康鼠腹腔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单核细胞的数量和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但对促炎细胞因子TNF-α的产生无影响,说明HC1-D2在生物体内的调节活性是有选择性的。综上研究结果,HC1-D2可为抗感染肽体内应用提供参考。(4)糖尿病足溃疡由于耐药菌感染、伤口难愈合、易复发等因素具有高截肢率、高死亡率特点。本研究,选取抗菌活性最强、序列更短的最优改造体HC3,拟开发为外用凝胶剂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按照临床前化学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附加肽类药物特有的检查项,对HC3进行结构确证、初步质量研究、稳定性考察、药效研究和初步安全性评价实验。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HC3对光照、湿度、温度等因素极为敏感,其产品需注意避光、密封和低温保存。在大鼠糖尿病溃疡模型中,与磺胺嘧啶乳膏相比,HC3具有显著的清除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另外,对HC3进行初步安全性考察,未发现HC3有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适合开发为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药物。综上所述,本论文发现一条来源于海洋爬行动物的全新cathelicidin—Hc-CATH,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和序列改造,成功获得序列更短、毒性更低且保留模板活性的改造体HC1和HC3。对毒性更低的HC1进行稳定性优化,提升了其体内药效,可为多肽抗生素的体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对抗菌活性更强的HC3进行凝胶剂开发,有望成为糖尿病溃疡治疗的新型候选药物。
其他文献
与传统的超声波相比,超声导波由于具有传播距离长、检测精度高、响应快、成本较低等优点,在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异型截面结构由于形状复杂、截面不规则,导致其导波模态多且频散严重,传播特性更为复杂,难以用解析法直接求出结构中导波传播的频散方程;此外,超声导波的传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载荷和温度变化。因此,异型截面结构的超声导波在复杂的应力和热应力环境下的波结构分析和传播特
冷凝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变现象,同时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手段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生产中,如集水、火力发电、烟气余热回收和海水淡化等。其中,滴状冷凝相较于膜状冷凝而言,具有更小的热阻和更高的传热速率,因此成为冷凝传热强化的理想方式。而固-液-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决定了冷凝过程中的液滴动态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冷凝传热速率。本文结合实验观测、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从气液界面效应出发,研究了湿空气冷凝过程中毫
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提供外在约束已成为改善现有钢筋混凝土(RC)柱或空心圆截面(CHS)钢柱构件性能的有效方法。虽然之前的学者在利用FRP约束RC柱和加固CHS钢柱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但多数约束构件仍会在FRP断裂时发生失效破坏,致使许多人因意外倒塌而面临生命危险。由于增加构件截面设计尺寸或FRP材料厚度将会增加结构的重量和成本,故采用经济、实用、高效的方案设计具有自感知能力的FRP约束柱
板结构是工程应用中最常见的构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土木、航空、航天等领域。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板可能会因腐蚀、疲劳或外部载荷冲击而产生裂纹。裂纹的存在不仅降低了结构的局部刚度,而且可使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从而降低结构可靠性甚至可能引发破坏事故。因此,研究含裂纹板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对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矩形板结构中的边角裂纹和平面裂纹进行建模,揭示了裂纹对板动力学特性影响的
碳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C-SiC)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和抗氧化/烧蚀等优异性能,在飞行器热防护系统、推进系统和高性能制动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液硅熔渗法(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LSI)制备C/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工艺,该工艺具有相对简单、制备周期短、成本低和近净成形等优势。采用该工艺制备C/C-SiC复合材料,主要通过
随着节能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天然气在我国北方供热能源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天然气烟气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是实现我国天然气高效供热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用烟气-水直接接触式换热,是实现烟气余热高效回收的重要技术路线,目前的研究和应用主要为烟气-水的一段换热,换热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不匹配(?)耗散。本文建立了烟气-水接触式换热的模型,然后合理划分换热过程,将水量分为多段并在不同位置与烟气进行喷淋换热,并通过实
工程结构在长期服役过程中将发生材料老化与结构损伤。结构金属骨架的锈蚀将导致其性能劣化、承载力下降和耐久性能降低,从而极大程度地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腐蚀损伤具有影响因素复杂,时间跨度长,不确定度大等特点,故腐蚀状态的有效评估对结构全寿命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导波衰减小,能在波导中传播较长距离,一次测量可实现对探测对象较大范围的覆盖扫描,近年来已逐渐成为了腐蚀监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将导波技术
胶质瘤是神经外胚层衍化而来的胶质细胞和(或)具有胶质细胞分化特性的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作为一种原发颅内的、常见的恶性肿瘤,胶质瘤约占脑部恶性肿瘤的50%左右,具有增殖速度快、侵袭性高、弥漫性扩散等生物学特性。因无法通过手术完全清除,药物无法透过血脑屏障、患者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使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患者五年存活率不足1%。目前,临床上主要根据肿瘤的坏死程度、微血管的增生程度、细胞的异性型程
大跨径桥梁支座病害频发,如支座位移超限、滑动支座滑板剥离、磨损以及抗拉支座拉力摆断裂,使用寿命短,维护费用高,损坏后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利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海量监测数据对大跨径桥梁支座的性能异常进行有效预警,对确保桥梁的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大跨径桥梁支座为研究对象,针对数据驱动的支座性能异常预警中四个研究不足:支座静位移预测模型误差大、缺少监测滑动支座滑动摩擦力变化的方法、监
混凝土早期开裂不仅影响结构外观,还会使环境中的腐蚀介质通过裂缝侵入混凝土,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引起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结构或结构构件受到约束是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对混凝土结构收缩开裂后的耐久性能研究不足,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不能考虑可能的约束条件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对不同约束条件(无约束、两侧约束和四侧约束)、不同水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