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肠给药系统在疾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该给药系统可用于结肠局部病变的治疗,也可用于被胃肠道酶降解的药物的口服给药,如多肽、蛋白质等大分子类药物。本文以奥硝唑为模型药,依据小肠转运时间相对恒定的特点和胃肠道pH值的变化特点对结肠给药系统进行了研究。本系统采用对含药片芯进行多层包衣的方法制备。本文对系统的处方、制备工艺、药物释放机理、药物释放影响因素、药物释放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筛选片芯处方。选择崩解剂的用量、黏合剂的浓度、润滑剂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度越大说明此片芯配方越好。本文研究的多层包衣层主要包括隔离层、时滞层和肠溶衣层。隔离层的主要材料是羟丙甲纤维素。时滞层材料主要有丙烯酸树脂E100、聚乙二醇6000、聚乙烯吡咯烷酮等辅料组成。肠溶衣层材料主要是丙烯酸树脂L100和丙烯酸树脂S100。通过调整处方的组成及衣膜的厚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时滞。在时滞层外包肠溶衣,以减小胃排空时间差异对药物的影响。释放度的考察:依据胃肠道的pH特点,将包衣片先放在pH1盐酸中进行2小时,取出再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进行4小时,最后置于pH7.6磷酸盐缓冲液中采用转篮法,每分钟100转的条件下测定释放度。 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二部对新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的规定,本实验采用简便、快速、准确的紫外分光光度法<[1]>测定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含量。 结果:所选片芯处方崩解性能较好。对片芯进行包衣,在上述释放度测定条件下测定释放度,在pH1盐酸中进行2小时及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4小时后均无释放药物,在pH7.6的磷酸盐缓冲液中2小时内释放超过80%。肠溶衣层抗酸效果显著并能在肠液中快速溶解。本系统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结论:筛选出的片芯处方及包衣处方为最佳处方;初步建立了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的质量标准,所采用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初步稳定性试验表明:奥硝唑结肠定位肠溶片制剂质量稳定。 药物释放机理研究表明,该系统中药物的释放主要受时滞层溶蚀速度控制。 本文通过对药物释放曲线的测定,对系统制备过程中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对药物的释放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解剂和黏合剂等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有显著影响。片硬度和时滞层的厚度等工艺因素对药物释放均有影响。 在药物释放稳定性研究中,本文进行了影响因素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可改变片芯和包衣片的外观。湿度对时滞层有影响。该系统药物释放稳定性良好。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制剂应密封、避光、室温保存。
其他文献
本文合成了7-取代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3a-3g)和7-取代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1(2H)-酮(4a-4g)类衍生物。以最大电惊厥法和戊四唑法测定了的抗惊厥活性,以旋转棒法测定了神经毒性。结果,7-(4-氟苯氧基)-4,5-二氢-1,2,4-三唑并[4,3-a]喹啉酮(3c)的显示最强的抗惊厥作用和低的神经毒性,其抗电
摘要:中职电子实训课是电子专业最主要的实践课,要上好实训课可以采用:“分模块、逆向组装”法、先组装后教理论、利用protel软件辅助实训教学、应用多媒体及多样化的教学,最后还要把实训拓展到课外等措施,达到提升实训效率。关键词:中职,电子实训,操作中职电子实训课作为中职电子专业最主要的一门实践课,肩负着训练和提升学生电子操作的基本技能。只有重视实训课堂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实训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
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 (Thumb)Nakai)别名山苦菜,系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丰富,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全草入药,性寒味苦,在山东、河南、新疆等省区作“败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