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化学多样性是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新药研发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多活性组分通过多靶点协同作用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是评价药材品质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中药质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通过监测少量特征成分含量作为指标,难以评价药材质量整体性。指纹图谱可反映中药化学成分整体特征,结合多种分析技术,对样品复杂化学信息进行解析,成为中药多成分分析测定的主要手段,在中药质量控制、产地鉴别、活性成分筛选等方面广泛应用。本论文以云南道地药材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等分析技术手段,建立滇龙胆不同成分群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解析样品图谱化学信息,监测特征成分含量累积变化并筛选指标,系统评价滇龙胆质量,同时与其它龙胆属药用植物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为龙胆属药用植物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建立了滇龙胆特征成分群评价方法;第二部分(第三章和第四章)对不同产地、部位、生长时期和炮制方法滇龙胆进行模糊化学鉴别及特征成分群评价;第三部分(第五至第七章)探讨滇龙胆与龙胆科其它药用植物特征成分群之间的相似性;第四部分为文献综述,总结了1960-2014年间报道的60种龙胆属植物中593种化学成分,引用参考文献152篇。(1)滇龙胆中分离得到的11个2,3-二羟基苯甲酸酯(gentiside A-K)成分,具有促进PC12神经细胞增殖活性的化合物,是一类潜在抗阿兹海默症的新药先导化合物。本章建立了4个2,3-二羟基苯甲酸酯(gentiside A、B、J、K)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定量方法,并采用前体离子扫描建立该类成分特征指纹图谱。解析质谱信息,筛选出4个离子碎片(m/z 91、109、135、153)作为诊断离子,鉴定出样品图谱中9个2,3-二羟基苯甲酸酯成分(gentiside A、B、C、G、H、I、J、K)。对15个栽培地不同部位滇龙胆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类成分主要分布于根部,不同产地根部gentiside A、B、J、K含量具有差异。(2)建立了UPLC法同时测定滇龙胆中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当药苷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方法。在该方法和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甲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三个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滇龙胆中4种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以80%甲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70(g/m L),提取时间为32 min,在此条件下实际得率为61.78±0.73 mg/g,与理论预测值较为接近。对同一居群50份滇龙胆根部样品进行测定,四种环烯醚萜苷含量范围为33.6-113.26 mg/g,结果表明同一居群滇龙胆个体环烯醚萜苷累积量差异显著。(3)以五类不同炮制方法的滇龙胆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FT-IR及UPLC-UV-MS/MS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炮制方法的滇龙胆样品红外及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但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酒制龙胆中2,3-二羟基苯甲酸酯类成分含量最高,盐制龙胆中最低,此外繁杂的炮制过程会导致龙胆苦苷含量下降;结合聚类分析(H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能区分不同炮制方法的滇龙胆样品,并筛选出8种化合物可作为评价龙胆炮制品的特征指标。(4)采用UPLC-UV-MS/MS法,建立滇龙胆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指纹图谱,辅以FT-IR法、主成分分析(PCA)、相似度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部位、产地、生长时期滇龙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滇龙胆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较地下部分更为丰富,不同产地样品主要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生长时期化学成分累积有潜在竞争关系。(5)采用UPLC-UV-MS/MS法,建立龙胆属4种药用植物(滇龙胆、龙胆、红花龙胆、线叶龙胆)色谱指纹图谱,结果表明,4种植物药用部位指纹图谱相似度小于78.8%,表明其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滇龙胆与龙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99.3%,为两种植物根部作为中药龙胆入药提供依据,结合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4种龙胆属药用植物。(6)建立云南、贵州和广西11个产地红花龙胆指纹图谱,标定了34个特征峰。采用PCA和PLS-DA区分不同产地样品,辅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筛选对产地区分贡献率较大的9个特征峰作为指标性成分。结合文献及质谱信息对9个特征峰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对3个未知成分结构进行推测。(7)采用UPLC-UV-MS/MS和FT-IR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采集自我国西部地区9种龙胆科药用植物进行化学分类学初步研究。PCA和PLS-DA分类结果符合龙胆科传统形态学分类,辅以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文献资料和质谱裂解信息对指纹图谱中特征峰进行指认。5种龙胆属多枝组、秦艽组植物6个主要成分分析显示,6个成分含量累积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同时对9种植物环烯醚萜生物合成途径进行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