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来的研究发现房间隔对左、右心房电激动的传导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左心耳及肺静脉是不同类型房颤的异位激动好发部位,这些部位的兴奋波是如何传向右房的、有无优势传导路径及房间隔的激动时间有无不同目前尚不清楚。 实验选用5只犬,经静脉途径分别置电生理标测导管于Bachmann氏束(BB)右房间隔侧、卵园窝(FO)及冠状窦(CS),同前记录BB、FO及CS近端(CSp)处心内电图。作CS远端(CSd)、左心耳(LA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及右下肺静脉(RIPV)开口部S1S1刺激,起搏周长较窦性心律时短50~100ms。分析各部位起搏时房间隔激动顺序变化。测量各起搏部位刺激波至BB、FO及CSp处的激动时间。测量BB、FO及CSp处最早激动点与最晚激动点的A波之间时间差,并定义为房间隔激动时间。 结果表明,CSd起搏时CSp处为房间隔最早激动点,刺激波至CSp的传导时间短于至FO及BB处的传导时间(17±10ms比37±15ms及43±16ms,均P<0.05)。LAA起搏时BB为最早激动点,刺 第回旱 学博士毕 文 一 激波至 BB处的激动时间短于至 FO及 CSp处的激动时间(15士 sins 比 27土sins及 42士sins,均 P<0.05)。LSPV起搏时 BB及 FO为最早 激动点,刺缸波至CSP的传导时间与FO及BB处相比,虽未达到 统计学差异,但呈延长的倾向(40士12ms比29士7及29土15ms,4 P>0.05),LIPV起搏时CSP、FO及BB处几乎同时激动,刺激波至 该三处的传导时间无明显差别(29士12ms,28士sins及33土10ms,‘互相间比较均 P>0.05)。RSPV起搏时 BB及 FO为最早激动点,刺 激波至 FO及 BB的时间短于至 CSP的时间(26士6ms及 24士 11ms 比40士10ms,均P<0.05)。RIPV起搏时BB、FO及CSP均可为最早 激动点,刺激波至该三处的激动时间无明显差异(28士15ms,26 土 SSS及 29土 14InS,互相间比较均 P>0.05)。LIPV较 CSd及 eA 起搏房间隔激动时间缩短(9士10ms比28士tims及27士4Ins,均 P<0.05),下肺静脉与上肺静脉起搏相比,房间隔激动时间虽未达 统计学差异,但呈缩短的倾向(11土gms比21士10ms,P>0.05)。 结论 左、右心房间存在三条传导径路,左房及肺静脉起搏时 房间隔激动顺序的标测表明经房间隔的电传导存在优势传导径 路。CSd起搏时CSP为优势传导径路,LAA起搏时BB为优势传导 径路,上肺静脉起搏时BB及FO为优势传导径路,下肺静脉起搏 时BB、FO及CSP几乎同时激动。本实验的电生理研究结果与房间 传导径路的解剖结构特征相吻合。下肺静脉起搏时房间隔激动时 间缩短。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房间传导在房颤发生和维持中多 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