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羊石坑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石坑汞矿是位于重庆市秀山县境内的大型汞矿床,产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碳酸盐岩中,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并以其独特的细脉浸染型为特征而区别于我国其他大型汞矿床。本文通过综合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系统采集样品及室内实验测试资料,结合前人对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区地质的研究成果,详细剖析了羊石坑汞矿床的地质特征,包括地层沉积特征及含矿性质、构造性质及控矿特征、矿体产状、形态及规模和围岩蚀变。通过研究矿床中碳、氧同位素、硫同位素、氢同位素、铅同位素等的组成和特征,以及矿床的形成温度和流体特征,结合构造地球化学高温高压成矿模拟实验探讨羊石坑汞矿床的成因。成矿模拟实验结果显示汞矿成矿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范围内进行的,其随着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其矿物组成特征、富集程度、赋存状态、矿石特征等发生规律性变化,实验结果与矿床实际特征具有相似变化规律。本次研究表明羊石坑汞矿的成矿活动是在两个厚大的隔水层(以下寒武统金顶山组、明心寺组、牛蹄塘组组成的下隔水层;以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小河坝组,中志留统韩家店组组成的上隔水层)之间进行。其“热源”来自埋深地温及燕山运动的构造动力热;“物源”(即“汞源”)来自寒武系碳酸盐岩,即含矿层也是矿源层。“硫源”来自寒武系地层中的膏盐角砾岩及残余原始卤水;“液源”以天水为主,原始水(残余卤水及晶间水)为辅。其成矿模式为:由天水、构造孔隙水、原始卤水组成的成矿热液在漫长的沉积、构造运动时期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包括稀释作用、中和作用、氧化作用等),成矿热液中的HgS进行迁移和富集沉淀而成,而其成矿应在地壳浅部,且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时期。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例ET转AML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形态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