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滤技术高效的分离性和较低的操作压力,使其在医药卫生、食品、水处理和环保等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是纳滤分离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膜通量小,膜污染等,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间苯二胺(MPD)与均苯三甲酰氯(TMC)通过界面聚合制备的聚酰胺复合纳滤膜虽然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但是膜透水性能较差。本文从优化界面聚合反应条件的角度,研究提高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的方法。具体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复合催化剂和亲水剂对纳滤膜分离性能及功能层的组成和结构的影响;优化了引入不同水相添加剂后的界面聚合条件;评价了复合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分离性能及稳定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水相中SLS浓度对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和功能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LS浓度从0 wt%增加到1 wt%时,复合纳滤膜的功能层交联度增大,膜表面粗糙度增大,亲水接触角下降,膜通量减小,截留率增大。当SLS浓度为0.2 wt%时,所得纳滤膜在0.6 MPa的操作压力下,对浓度为2000 mg/L的MgSO4溶液截留率为93.4%,通量为7 L/m2h。(2)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三乙胺(TEA)和樟脑磺酸(CSA)及界面聚合反应条件,对复合纳滤膜功能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TEA和CSA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随着复合催化剂中TEA的用量从0.5 wt%增加到3wt%,纳滤膜功能层密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接触角下降,膜通量明显升高,但纳滤膜的截留率及其对无机盐的选择顺序基本不变。在TEA含量为2 wt%,水相处理时间3 min,反应时间40 s,热处理温度80°C,热处理时间3 min的最优条件下,所得复合纳滤膜对2000 mg/LMgSO4溶液的截留率为91.2%,通量为16 L/m2h。在0.2~1.0 MPa的操作压力下,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稳定。(3)选用4-(2-羟乙基)吗啉作为亲水剂,考察了4-(2-羟乙基)吗啉及界面聚合反应条件,对复合纳滤膜功能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亲水剂4-(2-羟乙基)吗啉的用量从0 wt%增加到5 wt%,复合纳滤膜表面聚合物密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和亲水接触角下降,膜通量明显升高,截留率略有下降,但纳滤膜对不同无机盐的选择顺序基本不变。在4-(2-羟乙基)吗啉含量为2.5 wt%,水相处理时间3 min,反应时间30 s,热处理温度80°C,热处理时间3 min的最优条件下,所得复合纳滤膜对2000 mg/LMgSO4溶液的截留率为82.7%,通量为24 L/m2h。在0.2~1.0 MPa的操作压力下,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分离性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