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央根据具体国情以及对世界经济格局的认知,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力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创新战略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研发投入强度以及转化的效率,必须承认的是,R&D活动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形成持久竞争力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同时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特质,收益周期较长并且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的创新战略的实际成果不尽如人意。随着人们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二者间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学者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其他因素能够对研发投入的实施效果及转化效率产生重大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发投入项目的投资效率,而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控制体系,其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制度作用于R&D项目的执行效果,并最终体现在企业绩效上。本文就内部控制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并基于此,以技术创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2007年至2017年3000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内部控制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是,当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是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滞后一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好的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会对当期和滞后一期的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起到的调节作用以及研发投入的强度。首先企业要考虑的是注重研发投入资金注入的持续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增大企业的研发创新费用投入,加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伐,进而逐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计划,进一步优化内部控制结构,作用于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最后,企业应该制定适宜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监控内部控制的执行,以期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及内部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