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依托《陕西金龙山金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矿带金赋矿规律研究》项目,对陕西省金龙山金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金龙山金矿区位于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丁-马Hg-Sb矿带,研究程度深,但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所以,本文选择对金龙山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金龙山金矿区地球化学特征,查明成矿规律,本文运用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金龙山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特征、原生晕轴向分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元素富集规律和矿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赋矿地层主要为南羊山组和袁家沟组,矿体展布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2.腰俭矿段210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研究表明,在不同地段,热液活动期次和剥蚀程度存在差异,矿体埋深也不同。金龙山矿区,由东向西金矿化程度呈增高趋势,并且依次出现Hg-Sb,Hg-Sb(-Au),Au(-Hg)(-Sb),Au,推断东部有深部寻找金矿的潜力。3.金龙山矿段106矿体赋存区划分的三个(Ⅰ、Ⅱ、Ⅲ区)异常区,中部西坡地区(Ⅱ区)的找矿潜力较西南端八一村地区(Ⅲ区)和北东端(Ⅰ区)大,是进一步找矿应该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重要地段。4.构造地球化学样品的R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s、Sb、Ag与Au相关性很好,可作为特征指示元素组合,也说明金的成矿温度较低。矿石样中Hg、Sb相关性系数可达0.96左右,说明金成矿的同时,Hg、Sb可能伴生成矿。5.成矿流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系统从成矿早期到晚期,由还原环境逐渐变为氧化环境,成矿深度逐渐变浅,有大气降水混入。C-H-O同位素特征显示该矿床为沉积型矿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围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6.将金龙山金矿床和中国卡林型金矿找矿标志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二者具有相似的控矿构造、赋矿地层、围岩蚀变、元素组合,推断金龙山金矿为卡林型金矿。金龙山金矿体主要受北东向构造控制,其次为北西向,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泥盆系南羊山组和石炭系袁家沟组,黄铁矿化、毒砂化、褐铁矿化等蚀变矿化与金矿体关系密切,蚀变体的发育与热液活动有关,成矿及成矿指示元素组合为低温元素组合,说明金龙山金矿在低温热液作用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