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青少年中开展和推广武术运动不仅有助于增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还能培养意志品德,厚实民族精神,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术运动正受到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体育运动项目的冲击。上海市青少年在课外练习跆拳道的人数已超过了武术,青少年更喜欢跆拳道和日空手道等,并且以追逐这些项目为时尚。有不少武术老师也“转行”,教起了跆拳道。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体育课中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但上海市青少年武术运动的开展仍不理想,有三分一的初中生从来没有上过武术课。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试图从社会文化、学校及武术自身发展因素,多层面揭示影响上海市青少年武术运动开展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推动上海市武术运动在青少年中开展和普及,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制订了学生、学校体育教师和少体校武术教练员的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上海市青少年对武术运动的认知情况、学校武术教育开展情况、校外武术运动开展情况等),了解上海武术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与部分初中生、体育教师、教练员访谈,了解对上海市武术运动开展的想法与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武术运动在上海市青少年中的普及并不理想,有30.8%的初中生从来没有上过武术课;课外练习跆拳道的青少年多于武术的练习者;青少年的武术价值认识、习武动机不足;对武术的认识较为模糊。造成影响上海市青少年武术运动开展的因素有:大量外来体育运动涌入上海,分流了青少年武术练习者;武术运动不能满足当今青少年的个性需求。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武术课不够重视;武术课时数未到达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相比武术技术,学生更注重武术教师的教法,但目前武术课教法单调,难有创新。武术运动项目内容复杂、技术难度大,没有充分挖掘其不同于其他击技类运动项目的特色;虽然武术段位制考核增加了适合青少年的段前六级内容,但影响力小。普及上海市青少年武术运动应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着手,在政策上进行导向,引导、重视武术教育;结合武术段位制内容,调整武术教学内容;大力开展武术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开设“武术开放日”,开展“武术亲子活动”等,营造武术练习大环境;突出武术运动特色,技术和文化共推广;发挥大众传媒宣传作用,适度打造武术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