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选育是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前提和基础。原生质体电融合法以其独特优越性,在动植物菌株选育中应用广泛。但是现今的电融合技术在微生物细胞电融合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微生物细胞体积较小融合电极相对较大、电脉冲的作用位点不易控制等。针对以上问题,自主研制出基于梳状交叉微电极阵列的细胞电融合芯片系统,开展了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在该电融合芯片中的选育研究。 从油泥浆中筛选出一株高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 BS-34。用油平板培养基初筛,排油圈法复筛,获得24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通过测定24株发酵液的表面张力,获得一株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高产菌BS-34,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值为51.47mN/m,乳化力为62%。 研究 BS-34原生质体化的影响因素,制备出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的最优条件为蜗牛酶浓度1.5%、酶解温度33℃、酶解时间3h、酶解pH值6.0及0.8mol/L山梨醇渗透压稳定剂,生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5.2%和8.9%。 研究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因素,获得性能提高的新菌株。在排队电压值2V、频率1MHz,及离子浓度不大于0.1mmol/l Ca2+及0.1mmol/l Mg2+的混合液条件下,细胞在电场中有大于90%的成串率。在脉冲峰值电压50V、持续时间80μs、8个脉冲、间隔1s,溶液为0.1mmol/l Ca2+及0.1mmol/l Mg2+的混合液及0.8mol/L山梨醇的条件下,有最高的融合率8%。通过电融合获得一株菌株,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为37.59 mN/m,乳化力为85%。 该新型电融合系统在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电融合选育中的成功,可推动微生物细胞电融合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