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海南人均0.086hm2的耕地所显现出来的制约性,以下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小而分散的生产规模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农业企业化的推行不能绕过农业现代化,海南是否可以推行农业企业化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利用农业生产方式理论、交易费用和企业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以小农户和国有农场为改造主体,运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归纳与演绎研究方法、比较与系统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等,对海南农业企业化的推行进行分析。对农业、农户、政策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对农户的经济性、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质、市场追求公共利益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假设。对海南的农业企业化进行了规定,构建了一个研究框架:以海南特殊的背景为基础,对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的必要性和制约性进行分析,再根据以上研究,对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的模式、目标、阶段发展以及政策等进行分析。主要如下:1.根据科斯的理解,结合对企业的本质和起源的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化就是我们的微观的经营主体按照企业的标准,建设起来的。它是农业现代化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农业生产方式调整的必要步骤。农业企业化的推行,除了受本身因素的影响,还受政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结合农业生产方式理论和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企业化的实现也必然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没有规模化、机械化的现代生产理论,农业企业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2.对企业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企业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海南的农业企业化做了特别的规定。用海南的农业企业化分成三个概念来对待,即“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准企业以及农业企业化。并对农业企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和农业组织、农业企业和土地承包者的关系进行了界定。3.海南农业企业化实施的必要性分析。通过对海南地理以及农业分布的分析,现有的海南农业规模较小,维系生产的不是契约关系而是地缘和血缘关系,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从海南现在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是很高,农民的专业文化素质也相对低下,以及抛荒兼业现象严重等等方面,阐述了开展农业企业化的必要性。文章后面还从行为和效能两方面分析了必要性的限制条件。4.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也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从领先于全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到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再到生产资料的流转性加大,再到海南政府对农业所出台的利好政策以及海南的农业组织和乡镇企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的有利条件。文章同时也分析了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的限制条件,如世袭传承的习惯难以改变、土地的流转受限、资金投入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不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5.对海南农业企业化的目标、模式以及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首先,要让自给自足、固步自封的农户经营向现代化的农业方向转变:其次,整改规范现有的农业合作组织,以政府的力量介入进去,合理引导农民都能有一个农业合作组织保障其利益,同时,对现有的国有农场实行市场化的制度;最后,用企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农业企业。然后,我们分析了中国现有的农业企业化模式,再把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分为三步走的策略,即:开始的两步“农户+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业准企业,当这两个条件成熟以后,我们在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化。最后,还给海南推行农业企业化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6.根据对海南农业企业化做出的模式选择,海南农业企业化的政策调整要注意以下方面:全面推行和贯彻,加强宣传和领导,规范发展农业组织,发挥其在农业企业化推行过程中的作用,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投入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