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文化地区 走向文化城市——基于文化规划的城市风貌营造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et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正处于大建设当中。然而,城市的同质化,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越来越使人明显的感受到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对城市风貌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发展。一些城市进行了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对城市的现有特色资源进行了定位与设计,改善了城市环境,凸显了城市特色。然而对城市的活力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造关注较小。   基于此,引入“文化规划”的概念,在文化规划基础上,深入到城市风貌营造过程中,通过文化地区的研究,合理布局文化资源,建立层级化、网络化、混合化的文化资源布局,促进文化资源整体化、文化产业战略化。   文章绪论部分研究缘起开始,首先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作了论述,归纳出文章技术路线。   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和规划实践,分别从国外文化规划和城市风貌的背景与实践方面,国内文化规划和城市风貌的背景与实践论述,将文化规划与城市风貌的历程作了介绍。   第三章介绍了文化规划的体系方法,分别从释义、发展目标、空间要素、编制程序与内容、基本方法、布局模式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文化规划的体系和操作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城市风貌的概念、营造的原则、空间结构、分别从空间区域格局风貌、自然生态景观风貌、人工物质环境风貌、精神文化活力风貌、社会经济特色风貌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五章介绍了基于文化规划的城市风貌营造,以河北宣化为例,分别从政策背景分析、基于文化规划的swots分析、制定目标策略、基于文化规划的宣化商业与旅游发展策略、城市风貌营造构思五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京西第一府、塞北明珠,促进宣化发展。   最后,对基于文化规划的城市风貌营造进行了总结,以其通过本文找到塑造我国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活力的适宜途径,使城市的文化资源整体化、文化产业战略化。
其他文献
工业革命的出现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城市化的浪潮也随之兴起,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城市空间与现代城市的多种功能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并且产生了城市交通
城市公园是市民户外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其舒适性对城市公园的使用率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城市公园微气候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城市公园微气候的研究主要是对各种景观要素对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由文化遗产保护和绿道区域化结合发展而来,它发端于美国,表现为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新兴领域。  本文从遗产廊道的基
三晋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个个乡村聚落有如镶嵌于历史长卷中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沁河在沁水县端氏镇至阳城县润城镇之间长不过三十余华里,四百里沁河却将它
随着当今世界建筑外在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形态的视觉冲击力与视觉艺术表现。因此,当代建筑师很大程度上将建筑创作的发力点放在建筑界面的形态设计上。然而
闽南盛产石材,且沿海地区湿度大,建筑对防潮、防雨的要求较高,石材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留存至今的宫庙、祠堂和民居等传统建筑的石作部分,体现了极高的技术与艺术水
课题以城市公园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它是“环境设施”的一个门类。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要求提升城市形象与特色;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从而催生了“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口老
郑州是中国重要内陆型中心城市,自改革开发以来各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更是有目共睹,现如今发展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再次迎来更新、更多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受到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建筑行业作为世界范围的高耗能行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自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首先开始设立BREEM绿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