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道德是医生必有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灵魂”。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来的种种利益诱惑,促使我国部分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出现“脱轨”,各种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乱象层出不穷。医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各具有什么特征?他们对医生职业道德有什么影响?如何根据医生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升医生职业道德等等问题,均是本研究的旨趣所在。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明确界定医生职业道德、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借助文献调查与理论思维厘清相关脉络,根据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医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编制了《医生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医生自我同一性问卷》和《医生社会认同问卷》三份问卷;通过初测和复测两次检验得到最终的问卷,三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α分别达到.822、.864和.722;最后,分层随机从24家医院抽取495名医生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17份;运用SPSS20.0对所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揭示医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及其职业道德的特征;同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医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及其职业道德三者间的影响关系。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四大结论:医生自我同一性主要处于成就型和弥散型,且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的医生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发展和自尊,其道德推理水平也更高;医生社会认同的总体状况较好,学历高,工作年限长,职称高的医生其社会认同更好;医生职业道德的总体状况较好,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的医生其职业道德越高,且在和谐医患和规范施治两个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医生明确认知与体验自己的身份对其职业道德具有显著影响。根据前述四个结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与特点以及医生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特征,提出了医生职业道德的四条提升路径:加强医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牢固树立医生积极地自我认同意识;铸造医生正确的社会身份感;培植医生职业道德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