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新教大学外籍校长群体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基督教新教大学已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半个世纪的时间了。曾经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教大学,国人从其建立之初就怀揣复杂的情感。从褒贬不一到全盘否定再到重新审视,新教大学的命运也随着时代起伏。尽管是非功过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特殊而又重要的部分,基督教新教大学留下的不仅仅是菁菁校园,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代代外籍校长的努力,为中国科学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因此,分析研究外籍校长在华办学活动不仅仅呈现了中西方世界的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大学校长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本文首先梳理了新教大学外籍校长的群体特征,着重从国籍、性别、年龄、所属差会等外部客观特征的角度揭示新教大学外籍校长的共性特征,并且分析外籍校长的外部客观共性对新教大学发展的影响;其次本文以卜舫济和司徒雷登为例,以不同的神学观对办学理念的影响,阐述了外籍校长主观办学理念的差异对新教大学发展的影响。再者,通过分析上述外籍校长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分析了这两方面影响的产生方式--直接参与日常办学和继任校长对首任校长办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最后,本文总结了校长个人对于新教大学发展的影响所带来的结果以及社会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外籍校长群体成功办学的共同特征和由此所带来的启示。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和科技激烈竞争的形势,各国均大力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决定了它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是其他任何教
教育是面对不同男女性别的教育。因性施教,促进不同性别儿童获得道德、智力、身体、审美能力的和谐发展,是衡量教育成效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准。在道德发展上,男女儿童亦表现出
数字表征与空间信息的联系是数字加工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一个典型表现是空间数字反应联合编码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即对于小
期刊
本研究主要考察训练对不同认知风格空间能力的影响,以及一种空间能力的训练能否影响另一种空间能力。   研究一,以120名高一年级中学生被试,平均年龄为17.7岁,被试通过认知风
期刊
承诺升级是决策者面对先前资源(如时间、金钱、精力)投入收到负反馈,且对未来结果不确定的情境下,仍然执着于先前的选择,而继续投入资源。自Staw1976年发现承诺升级这一现象以来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塑造了个体长期成长的物质生活环境,影响着个体可以选择的物质资源和社会机会,影响个体认知习惯的养成;经济压力能够使个体在短时间内形成精神紧张感,占据个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