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锋作家的历史叙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各种文学理论和创作思潮层出不穷,先锋文学作为新时期一个重要而特别的阶段历来受到当代文学评论家的重视。但是,大家对先锋文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以及对小说语言和形式结构的探索实验等的角度。这样,就忽略了先锋作家在形式探索之外,对个人、生死等主题的关注和对历史的介入与言说。“历史”这个词不但不是先锋作家所疏离的,反而正是他们所一直关注的。他们对“历史”这个概念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试图用富有先锋精神的独特历史叙事来作为一种新的小说建构方式。  首先,我们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先锋作家的历史叙事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分析,就会发现先锋作家以其独特的方式介入历史。先锋作家打破了“历史真实”的硬壳,认为历史是偶然而不可知的;纠正传统历史叙事模式,将历史还原给个人和民间。他们以带有存在主义内涵的历史观介入历史叙事,以个人记忆和个人经验建构历史,以想象建构历史;同时,以结构主义方式书写历史,将他们所理解的历史寓言化、抽象化。他们或者着眼于家族历史的沧桑,或者着眼于个人命运的变迁,将以往宏伟主流历史幻象中的巨大的板块溶解为细小精致的碎片,折射出历史局部的丰富而逼真的景象,营造出另一种历史画面,表现历史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神秘性。从而创作出独具魅力和开创意义的先锋历史文本。  此外,先锋作家把时代赋予他们特有的先锋意识注入到其历史叙事中。表现出独特的时间意识、崭新的生死意识、张扬的民间意识以及荒凉的悲剧意识等。先锋作家历史叙事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历史叙事和旧的当代历史叙事,而且对其后的各种文学潮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的不确定性和变幻无常性使得生活于其间的平常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人性的驳杂也很难用道德的、伦理的、政治的概念描述清楚。历史有它终极的真相和意义,却永远没有一个我们能确定的具体真相,它既存在于历史资料中,也存在于主体的不断追求之中。先锋作家体现了这种历史主体意识,其历史叙事成为一种注重个人与想象的文学,追寻具有现代意味的新的历史理想。  显然,先锋作家把当代历史小说的历史追问引向了深处。在进化论、必然论和目的论的主流历史叙事遭到质疑之后,先锋作家将新的历史叙事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肯定地说,在对当代中国人历史观念的反思和推动当代历史哲学向着更新层次迈进的过程中,先锋作家做出了另人震惊而意义深远的贡献。
其他文献
《战国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典籍,是研究战国时期策士们言行的重要资料。然而,在阅读《战国策》时,由于“而”的大量存在,使得人们对谋臣、策士的语言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离婚》和《围城》被称之为现代幽默讽刺文学的两座高峰,本文分别从文章主题、表现手法、美学品格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首先,在文章主题上,通过刻画以老李和方鸿渐为
个人化写作作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多元化中的一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由于它距离现时太近,所以文学评论家们还无法给以理论上的最终评判,只有一些感悟
九十年代以来,国内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官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借助电影、电视媒体的放大作用,在全社会激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起了社会各阶层普遍、强烈的关注。 理论界对这些小说
16至19世纪的四百年中,大量非洲移民作为奴隶进入美国,他们所负载的非洲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冲突与融合。莫里森的《宠儿》作为这种异质文化接触的产物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