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五年来,在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成绩斐然。这之中,成绩的取得与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推动密不可分。因此,本文以《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探索《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报道框架。第一章“公共服务与新闻扶贫”讨论了大众传媒“公共服务”理念的发展历程及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扶贫”活动,并对新闻扶贫的历史、内涵及其与精准扶贫新闻的关系进行了简要梳理。第二章论述了《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文本框架。通过分析精准扶贫新闻的报道主题、主题的意义建构方式、精准扶贫新闻的报道角度、文本中的数据修辞及引语使用,廓清《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宏观主题框架和微观话语框架。第三章分析《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新闻筛选和价值界定标准,以时间、空间、主要报道人物身份和新闻所占版面为依据,研究《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生产框架。第四章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作简要总结,并讨论《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相关报道经验。通过对《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的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精准扶贫新闻多以“精准帮扶”为主要报道主题,采用故事化叙事的手法对扶贫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典型、扶贫干部典型给予正面宣传;话语传播策略多使用援引人物引语和翔实数据的方法保证新闻真实性。每年10-12月“国家扶贫日”期间,《人民日报》会较多地筛选扶贫新闻,以引导形成关于精准扶贫的舆论氛围;并且,作为我国扶贫的主要阵地,中西部地区的扶贫新闻会更多地见诸《人民日报》报端。《人民日报》的主要报道人物身份较为多元,表现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官员、企业家、领域专家、学生等零散分布的格局,充分说明完成扶贫大业不单是政府职责,更是全社会集体积极参与的一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