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机遇与矛盾并存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剧增,迫切需要公共部门配置公共设施以提升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服务职能。然而,随着我国城市业主阶层的不断壮大,公众环保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垃圾焚烧设施、高速公路等公共设施在为诸多城市市民服务、提供生活生产便利的同时,由于这些设施具有潜在的风险性和污染性,可能对设施选址和兴建地区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健康、社区名声和财产价值等造成损害,所以这些居民倾向于对邻避设施采取恐惧、嫌恶和抵制的态度,不愿与毗邻,并团结起来采取各种措施反对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兴建,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邻避冲突现象。近年来,我国的邻避冲突事件频发,呈现参与人数众多、影响范围日趋广泛、事件发展模化、处理模式简单化等显著特征,对我国的城市治理和社会稳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个案“P市在市区建立M变电站”为研究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邻避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邻避设施本身的负外部性、政府选址公共性偏离、负面信息的加速传播、政府风险预警机制不到位、公众参与不足、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等。最后,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研究基础,针对邻避冲突的潜伏阶段、爆发阶段和缓和阶段全过程,提出了加强冲突潜伏阶段的有效管理、注重冲突爆发阶段的过程治理、强化冲突缓和阶段的和谐环境构建的全过程的9项治理措施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