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与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其电源的持续性供电亦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电池是可穿戴设备主要的电能来源,但须频繁更换电池或找电源接口充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与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其电源的持续性供电亦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电池是可穿戴设备主要的电能来源,但须频繁更换电池或找电源接口充电,颇为不便,因此考虑如果能在对人体日常活动不产生消极影响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装置收集能量,并以高效的微电源管理系统做辅助,那么就能够创建出基于人体运动的供电系统。鉴于目前的理论和技术,较有利用价值的基于人体自身的能量有:(1)人体运动能;(2)人体自身热能;(3)人体自身生物能及化学能。本文采用收集人体运动能的压电振动发电方式,具体来讲,首先,在结构设计方面,在AutoCAD和SolidWorks平台上绘制出各类装置的二维与三维的结构图,并用3D打印机制作出装置实物,然后将基于PVDF薄膜的压电振子固定到装置实物上。其次,在硬件设计方面,在电能转换系统一中设计了整流、滤波、稳压和超级电容储能电路,Buck电路,MSP430单片机控制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以及USB接口对外供电电路;在电能转换系统二中,交直流变换部分和超级电容储能部分与系统一相同,不同点在于采用了集成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管理芯片TP4057,它采用线性方式充电。第三,在软件设计方面,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对电能转换系统一中的MSP430单片机管控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了程序编写、调试和烧录,重要环节有ADC模块,PWM输出模块,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电压、充电电流检测模块,各充电阶段的过程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等内容。最后,将AC/DC电路和Buck电路分别在Multisim和MATLAB上做出仿真,并将系统实物穿戴到人体做实际测试,记录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利用人体运动带动压电装置发电然后经电能转换并用USB接口对外输出直流5V的供电系统能够满足为可穿戴设备供电的要求,且采用了超级电容与锂离子电池联合储能的方法,易于携带,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以草料和食用菌废料进行杏鲍菇的栽培试验,能循环利用生物资源。本试验以草料和废料作为栽培原料进行杏鲍菇栽培的试探性研究。结果表明草料搭配适量的食用菌栽培废料完全可
时间和空间是描述历史进程的两个基本要素,人类历史围绕时间和空间展开,离开时间和空间的历史是不存在的。时空观念是高中生感知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五
【摘要】新课程实施背景下,教育更加现代化、开放化,课堂教学也应随之作出调整与变革。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三数学复习教学应该如何更快速、高效,这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本文基于此对现代教育环境下高三数学复习情况以及新课程下高三数学复习策略做出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三数学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
目的:探讨CT扫描时不合作患儿制动药物应用与观察.方法:204例不合作患儿分为3组,即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在CT扫描前20min给予10%的水合氯醛、安定.剂量按公斤体重计算.结
世界各国海洋资源的开发正由浅海逐步向深海海域迈进。对海洋平台用钢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氮在钢中起析出强化,稀土在钢中起细化晶粒和净化钢液作用,可以提高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和改善钢的抗腐蚀性能。本实验通过向高强度海洋平台用钢中复合添加N和Ce,利用稀土的细晶强化作用和氮的析出强化作用来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使海洋平台用钢的力学和耐腐蚀性能有所改善。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含氮含
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简称SON)是土壤氮素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土壤氮矿化的重要氮源,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及养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SON的移动性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并加剧土壤的N_2O排放。因此,SON受到土壤学、生态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SON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矿化为无机氮,此过程受气候、土壤、植被及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森林
本文对产自4个省份(甘肃省、内蒙古、青海省、新疆)15个地区的黑果枸杞分别进行种子耐盐性和枝条抗寒性试验,以期筛选出其中耐盐性及抗寒性较强的种系材料。文章主要内容包括NaCl梯度(0、55、125、200、260mmol/L)处理对种子发芽率、胚根长、胚轴长等萌发特性的影响;12h持续低温(-20、-25、-30、-35、-40℃)处理对枝条SOD、POD活性,MDA、Pro、SS、SP含量的影响
注意力机制是近些年来深度学习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技术,由于能有效提高深度模型精度以及可解释性,注意力机制方成型便被迅速应用到各种不同的任务中。而随着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推荐系统领域的逐渐普及,注意力机制也开始在推荐系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尽管如此,注意力机制在推荐系统中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状态,还有大量的能够应用注意力机制的场景未被探索。基于此,本文拟对推荐系统中注意力机制的应用进行研究,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