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危不救入罪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见危不救”事件被频繁报道,潜伏已久的“见危不救”以日益趋于严重的姿态浮出水面,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见危不救造成的重大损害结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已经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见危不救作为一项道德义务迈入刑法中义务的行列,一直备受争议褒贬不一。目前国外很多国家已将见危不救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畴,而我国却依旧寄希望于人们的高尚道德素质来见义勇为。本文从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见危不救案例入手,着眼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见危不救中“危”字的内涵与外延,总结出见危不救的概念。并对我国见危不救入罪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立法建构。从可行性角度看,见危不救入罪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见危不救入罪能够带来明显的社会效果。见危不救入罪后,见危不救行为将面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谴责。见危不救入罪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见危不救入罪也不会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国外用刑法规制见危不救取得的积极效果,已证明见危不救罪的刑罚处罚所产生的法律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其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从社会学视角看,基于社会连带,个人对一般人尤其是处于危难中的他人也负有救助义务。这种义务不仅是道义上的,而且也是法律上的。道德和法律都属于制度经济学所界定的制度范畴。所不同的是道德属于内在制度,法律属于外在制度。外在制度通常作为必要的强制性的后盾服务于社会的内在制度,且它们也可以取代内在制度,见危不救行为一直属于道德约束的范畴,如今要将其上升为法律范畴,这就涉及到外在制度取代内在制度的问题,在制度经济学看来,在外在制度所带来的利益更大,且没有破坏社会和谐的基础上,外在制度取代内在制度便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从必要性角度分析,首先见危不救具有普遍性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次见危不救入罪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通过上述科学的分析,我们可知目前在我国见危不救行为入罪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规定,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都有所规定。虽然各个朝代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各朝代为了统治的延续和朝代发展的长治久安,都在各自的法律中对见危不救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做出了惩罚性规定。目前国外一些国家,例如西班牙、瑞士、德国等也都在各自的刑法典中规定见危不救罪。关于见危不救罪的立法构建,在罪名方面文章认为我国可以借鉴俄罗斯刑法的规定,将罪名设定为“见危不救罪”。之所以选择这个罪名是考虑到将重大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以免不适当的扩大刑法的规制领域,侵犯公民的权益。法定刑方面,考虑到我国刑罚体系的系统性,轻罪的刑罚大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见危不救罪的法定最高刑应以三年有期徒刑为限,并且可以将拘役和管制刑也作为见危不救法定刑的一个刑种。关于见危不救罪的犯罪构成,文章也从犯罪构成的四要素入手,逐一进行了分析。
其他文献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贵州乡村的借贷利率虽有波动,但普遍居高不下,军阀主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利率水平与全国平均值比较,分别呈现出偏高、持平和偏低的特征。政府试图
虽然性别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却往往视而不见。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关性别的翻译问题,作者从翻译技巧和现代词汇学的角度逆一阐述,并且提出自己的看
目的探究孕前腹腔镜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期待
目的:分析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及中药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46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奇偶法将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
"一带一路"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对我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作者的培养也变得比往常更加重要。
本文将企业伦理引入盈余管理行为分析框架,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是企业的理财行为,更多的涉及到企业的理财道德;文章运用企业伦理的原则评价盈余管理行为,并剖析了过度盈余管理行
狂草大家怀素代表作《自叙帖》,笔势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今人对它的临习应该主要从使转、连接的点画、结构等方面入手。同时,通过临习《
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重压之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艺术疗法作为一种重
本文简要介绍了政府在新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取得的经验,提出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新公共管理中政府应遵循的几个管理的原则。
文章通过分析《自叙帖》行款之间的关系、刻本与母本的关系以及帖后的题跋,得出《自叙帖》是写本的结论,年代下限为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