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证券机构和保险机构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中,商业银行不可代替的占据了主导地位。金融的本质是融通资金,商业银行则恰是以信用为基础,以风险获取收益的行业,高收益与高风险相伴相随。就近几年大环境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外患”重重:金融市场体制改革愈发深入、彻底,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多样性增加;互联网线上金融爆炸式扩张,蚕食了一部分金融市场等等都导致了商业银行竞争日益激烈。为了维持自身稳健的的发展、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朝着全方位的经营方向发展,多元化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巨大风险隐患。面对被审计对象规模大、风险高,审计人员配比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识别、量化风险,帮助银行高效的规避或者降低运营风险,促进其健全稳健发展,这些都是商业内部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兴的审计模式应运而生,以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为核心,致力于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文章从理论角度出发,阐述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的理论研究,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引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再从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结合其实际问题,探寻阻碍其发展的真正原因。之后辅以案例,以A银行为研究对象,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该银行中的运用进行描述,探讨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文章最后针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运用中现有缺陷提出几点个人建议。本文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种能综合全面地识别、评估、判断风险,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符合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诉求。通过解析A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际应用情况,联系行业现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风险导向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实选择。第二,肯定了风险导性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现实意义。第三,现阶段,风险导向审计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主流审计模式,但由于自身银行体系上存在自身缺陷、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外部条件不成熟,使得其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