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疆域治理的开始。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的治理是横亘中国历史的一大课题。对边疆治理的研究,历史悠远,中外皆然。在国际、国内“一体化”趋势明显的当代,有关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国家对边疆的治理,仍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边疆研究意义重大。 边疆社会是一国社会的缩影。对西北边疆治理的研究,涉及边疆史地、国家政治、民族关系、军事经济、对外关系、社会整合多领域内容,学科交错、理论水平要求高,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探究,更有对传统研究的突破,既要有开阔的视野,又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史料庞杂,也为研究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具有一定难度。 本文将晚清时期,中原国家在西北边疆的治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以晚清西北回民起义个案为线索,透过由回民起义引发的西北边疆社会诸多历史现象,探讨近代西北边疆地区在中原王朝的地缘政治意义;民族关系与西北边疆治理的深层联系;以西征军费为突破口,对晚清政府治理西北边疆国力评估;把握西北回民起义诱发的西北边疆危机中,王朝国家防御体系、对外关系的调整;总结清政府收复新疆后对西北边疆的全面开发,力图宏观透视近代中国在社会变迁过程中边疆治理的发展变化,揭示近代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一定规律。 各章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的历史回顾 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所代表的以中原为统治核心的封建国家,在地理意义上存在与之对应的概念——“边疆”,国家这一政治实体的存在,使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联系,历史地回顾明清以来“中原王朝”与“西北边疆”在地缘上的相互关系、“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的大体趋势,勾勒近代对西北边疆治理的背景,确立探讨、研究边疆治理的视角。 第二章:晚清西北边疆的激变与反思 1862年,在清朝国土的西北部发生以回民为主体的反清起义,其背景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教训之深刻,对西北边疆社会乃至清王朝的统治产生重要影响。摆脱以往研究民族问题的局限,避免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简单判断,从社会史角度和统治阶级立场出发,重新探寻西北回民起义爆发的社会深层背景,反省战争期间西北边疆民族矛盾的形式与特点,总结清政府战后在西北社会重建的经验与教训,是本章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西征军费的筹集与支出 以王朝国家作为战争的主体,从国家战时军费的筹集和使用,可以判断一国内部控制和抗击外来侵略的能力。西征军费属于特殊时期国家边疆治理的范畴,对这次战时军费筹措与支出的考察与分析,有利于了解晚消西北用兵时期,清政府作为国家实体的国力水平、战争动员水平,并作出客观评价。 第四章:围绕西北边疆的近代对外交涉 对外交涉是一国政治跨越国界的延续。晚清西北回民起义的爆发,彻底动摇了清政府在西北边疆统治的基础,沙俄趁机染指清王朝在西部边陲的领土和主权,引发中俄伊犁交涉事件。以近代世界体系为着眼点,探讨近代国际关系中,清政府博士德文:西北与中原—从晚清西北回民起义透视中原王勿对西北边报的治理在保证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治理的同时,融入这一体系时所付出的努力及长远效果。一_ 第五章:新孤建省与西北边疆治理新疆建省,超越了历来王朝国家传统治理西北边疆的方略,使中原王朝对西北边疆的整合更为深入、广泛,标志着清政府对西北边疆的治理趋于成熟,并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本章旨在总结晚清中原王朝整合新疆、将新疆完全纳入王朝体系的具体步骤以及边疆开发的一般规律。 余论:对晚清西北回民起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在近代宏观背景下西北边疆治理在国家安全中的政治地理意义存在两大变迁,传统“塞防为主”国防布局向近代“海防塞防并重”国防布局的变迁,西北边疆由国内地缘政治要素向国际地缘政治要素的升级。二、民族问题与西北边疆治理相伴随,西北回民起义导致晚清西北边疆危机的事实,揭示了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与西北边疆治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治理问题。晚清西北回民起义的爆发,只能说明,清末西北民族关系恶化与清王朝官僚政治整体功能低效有直接关系。三、从西征军费剖析晚清国力,由中央集权财政统一划拨军费所确定的自家对边疆治理的权威依然存在,这次战争既反映了中原王朝传统意义上常规战争的本质特征,又具有中原王朝收复西北边疆地区战争的特点。四、新疆建省后的边疆治理,体现了近代西北边疆地区社会变革中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三个层次的演进,是中原王朝进一步整合西北边疆社会的重要阶段。五、西北边疆问题是一个历史问题,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今后仍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出现并对国家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