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本义》形义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198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文字学史上,明代学术饱受歧视,字学更很少有人探究。无论是有关中国文字学史,还是“说文学”源流史的书籍,在探讨明代字学时,都只是凤毛麟角的介绍,一带而过,无法概括其全貌。应该说,我国古代文字学理论的核心“六书”说虽然在东汉之后以至唐代相当长时期内遭遇到了冷落,但在入宋之后,由于官方民间均重新振兴《说文》研究而拉动了“六书”研究,这个时期是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时期。因为有了这个时期,才有清代文字学研究的鼎盛。 明儒赵撝谦师承朱熹《易》学,由《易》学启迪字学思维,研究六书,同时他也是明代字学的开山始祖。在六书理论上,他承袭郑樵,并以郑樵的《六书略》为架构,分类六书和阐释定义。但赵氏并非一味偏执郑樵,不仅正其失误,也对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一定程度的回归。这是明初字学有别于宋、元字学之处,也是明初字学值得探索的原因。但出于学术上的偏见,后代文字学家对其多持批判态度,历来将其排斥在正统文字学之外,这是有失公正的。本文所作的工作,就是希望通过对《六书本义》一书所作的整理和评析,为其在文字学研究史上给予一个应有的位置,也为我国文字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份具体、详实的资料。 本论文的撰写是从文字学的角度,探索赵氏六书理论中的形义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对《六书本义》的部首选择、确定,文字孳生理论及六书定义作深入分析,并就其分类所呈现的特点作归纳整理,以探究其得失。此外,也从文字学史的角度,对赵氏六书学,上溯根源,下推影响,真实呈现《六书本义》在明初字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其对六书理论的诠释对后世所形成的启发与影响。 本篇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介绍本篇论文的写作动机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一章,介绍赵撝谦生平、经历,版本概况等。着重说明赵氏著述《六书本义》的写作动机及成书的时代背景和学术基础。第二章,介绍全书说解及编排体例。第三章,考证《六书本义》对部首的归纳,分析《六书本义》的部首编排原则及排列依据;并与《说文》的部首作以比较分析,明确《六书本义》对《说文》部首的变更及具体数目,探其缘由,总括赵氏的部首观念。第四章,从对所收字的形义分析特点入手,陈述赵氏的六书理论。本章将依其定义与所收字数分析,归纳其六书分类,总结其立说的旨意;对赵撝谦六书学追根溯源,以探究其学说的依据;并陈述《六书本义》对明、清字学影响概况。第五章,分析赵氏对《说文》收字上的补充和对其说解的正误。最后,结论,总结《六书本义》的价值与不足,呈现对其的研究成果,明确其在我国()文字学研究史中的地位。 赵撝谦《六书本义》一书体例清晰、说解详尽,他的六书理论虽然并非十全十美,但他颇有见地,承前启后,发前人所未发,他的六书学说更为后世“四体二用说”的直接源头,对后世的六书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字学史上,赵氏的《六书本义》既为明初字学的代表,也是研究明代字学承袭宋、元学术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六书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桥梁。
其他文献
本文尝试从现代诗学的角度,即从现代诗学概念中“诗歌最小的审美单位”——意象,来探讨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山水田园词中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情趣。 论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主体
本文对北村和史铁生创作进行了比较研究。问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依次对两位作家所构造的形象世界、对话空间、创作题旨、信仰姿态等分章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艺术家”/“思
宫词产生于中唐,并在晚唐五代时期呈现出创作的繁荣景象。学术界对王建、花蕊夫人等作家的宫词作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多有论述,但迄今为止,对宫词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及范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出现了类型化趋势。“恐怖”,作为一种特殊的美学元素,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恐怖小说,也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亲睐。 本文从较为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观察“恐怖
谶纬文献是汉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代政治、历史、学术、文化等都有重要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然而,有关谶纬的萌芽、发展、兴盛及逐渐衰落,谶纬文献的形成、散佚与
本论文从大量的国内外战争儿童文学文本分析着手,阐述战争题材在儿童文学中表现的特异性。论述作品应该如何走入儿童心灵深处来体现儿童对战争的独特认识,如何赋予儿童正确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