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指示代词“bu/u”在篇章中的作用探析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zho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维吾尔语篇章层面的研究成果大量出现,表明维吾尔语篇章层面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即是运用篇章研究的相关成果和理论,对现代维吾尔语的指示代词“bu/u”在篇章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在现代维语中,“bu/u”是一对最常见、最常用的指示词语。以往对指示类代词的研究多从传统的语法角度或历史演变等方面展开。而事实上,将指示代词“bu”和“u”放在篇章层面考察时,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在上下文中起到了指示和代替的作用,而且在篇章衔接和连贯中也有重要作用。所谓衔接指存在于语篇中的语义关系,一个词项的意义解释取决于另一个词项的意义。韩礼德将英语语篇衔接的方式分为四种:照应(reference)、省略(ellipsis)、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和逻辑关系(conjunction)。其中照应被认为是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文运用韩礼德的连贯、衔接理论重新对维吾尔语“bu”与“u”类指代词进行分析讨论。同时以大量的真实文本为语料,详细探讨“bu/u”指示代词在篇章分布中的倾向性以及其回指作用和预指等篇章作用。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主要回顾以往的指示代词的研究成果以及尚可研究之处,并指出“bu/u”在篇章衔接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探讨“bu/u”的篇章功能一回指作用,详细描述其在显性回指、隐性回指中的表现、功能及其分布倾向;第三章探讨“bu/u”的篇章的预指功能,详细地考察其在预指方面的表现、作用及分布规律;第四章研究“bu/u+NP”结构的篇章功能,对其表现及功能进行总结。第五章是对全文研究进行一个总结,并得出某种启示。
其他文献
目的:将QLQ-STO22引入国内,并评价其可行性、信度和效度。方法:以2003年6月1日至12 月31日在某市三家医院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状况、简明病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其方言较为复杂。元氏方言属于晋语区鹿元片,是晋语的边缘地带,属于晋语和冀鲁官话的交界处。该方言保留了一些中古音的特征,也融入了官话方言的特点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和辩证思想的著作,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产生在中国,却属于全世界。许多国内外译
从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把隐喻作为一种概念思维现象纳入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以来,认知视角下的隐喻研究在揭示人类认知思维的共性和个性及语言、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来探索同声传译中的副语言现象及其对口译学员同传输出的影响。作者通过考察副语言相关文献,将副语言分为语言的语音修饰成分和身势动作修饰成分。作者同时
刻意曲解又叫故意误解,是语言使用者在会话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故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所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刻意曲解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然而,这一语
批评性语篇分析(CDA)从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环境揭示了语言与意识形态的辨证关系;而概念隐喻可以反映出政治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因此本文通过对CDA和概念隐喻
在各类副词中,语气副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的使用、分布及功能特征各具特色,因此语气副词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有的是对专书语气副词进行考察的,有的是选择个别语
斯波伯(Dan Sperber)和威尔逊(Deirdre Wilson)在其合著《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首次正式阐述关联理论,从而为研究语言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关联理论将语言交际视为一个明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