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丑”,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美”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人认为丑与美互为对立,二者水火不容;也有人持美与丑相对存在的观点,认为二者没有明确界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美与丑之间的界限渐渐模糊。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审美观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群体开始追求个性——以丑为美,形成自身独特的“审丑观”。我国从2001年进行新课程改革开始,在教科书的编写上一直奉行“一纲多本”。留意各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选编的文章,我们会清楚地发现每版教科书都包含一定数量的涉及“丑形象”的选文。这就要求一线的语文教育者加以重视,充分利用好语文教科书中的“丑形象”,拓宽美育视野,将审丑教育适当的融入到美育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人生。除前言部分外,本篇论文总共分为四章。前言部分主要结合理论和现实情况,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解释“丑”、“丑形象”、“审丑教育”等相关概念,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使读者对“丑形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一章笔者从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分别选取三套使用范围较广的语文教科书,对全套教科书的“丑形象”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我们会发现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确实存在很多涉及“丑形象”的文本,证实文本中“丑形象”有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对教科书中的“丑形象”进行归类,将“丑形象”分为外丑内美型、卑劣型、滑稽型、怪诞型、鄙陋型五类,理清不同的“丑形象”在语文教科书中的表现形式;第三章结合调查问卷,阐述中学语文“丑形象”教学不容乐观的现状,突出“丑形象”教学的迫切性,凸显“丑形象”教学价值;最后一章则结合实践,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四个方面,对一线语文教师教学相关“丑形象”文本提出教学方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