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对地区农业发展和改善种植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意义,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宏观调控农业灌溉和开发方向,有目的性、较强针对性的制定耕作计划,发掘地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贡献。本文选取西辽河平原的开鲁县为研究地区,分别采取田间实测法和水量平衡法对开鲁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红干椒进行测算,并对开鲁县西辽河灌区的最大节水潜力进行估算,针对当前灌区存在的问题作出对策分析。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在只改变灌水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得出玉米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89,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4;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96,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0。实验结果表明同种作物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要高于低压管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因为膜下滴灌减少了水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水分利用效率更高。(2)本文为得出西辽河灌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结合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计算。按照当前作物种植比例得出玉米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为8.06万亩,红干椒为2.99万亩,计算得出玉米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14.70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3.23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1.47万m3。玉米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207.49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86.74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20.75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57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71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0.86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7.74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8.97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8.77万m3。(3)为探明不同灌水方式对灌区水资源动态循环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管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主要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埋深,且膜下滴灌地区的地下水埋深要高于低压管灌的地区,合理的解释了玉米和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4)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作物吸收利用肥料同样存在影响。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得出红干椒按照亩产8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856kg/亩 超额产出56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945kg/亩,超额产出145kg/亩。玉米按照亩产9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01kg/亩,超额产出101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95kg/亩,超额产出195kg/亩。分析可知膜下滴灌的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均优于低压管灌。(5)本文指出农业结构的调整需与自然资源结构相适应,通过努力构建统一管理体制、明确土地利用与用水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和指导工作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改善地区水资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