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行运动康复训练与认知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设计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治疗日渐被人们所重视,脑卒中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机器人作为现代医疗手段可有效的辅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但现有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存在运动康复训练过于笨重、通用性差,多以老旧的末端控制方式进行控制,无法做到精准的辅助患者运动。新型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受限于机械设计重量,少有产品可以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这种高效的训练模式。认知康复训练设备对患者肌力要求较高,无法在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训练,导致患者错过认知康复黄金治疗期。本文以改善现有运动康复训练设备和认知康复训练设备为目标,设计带有视觉反馈模块的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利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对机器人的力矩和转速进行精准控制以实现运动康复训练相应功能。通过视觉反馈模块与机器人融合,达到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认知康复训练、认知-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提高康复训练的效率,为卒中术后早期患者提供训练设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设计了可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和运动-认知康复训练的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系统由康复机器人、视觉反馈模块、计算机控制网络构成。医生通过计算机设定康复训练参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控制网络对康复机器人进行控制,康复机器人运动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网络反馈给计算机,数据同时同步给视觉反馈系统。为运动康复训练和认知-运动康复训练提供硬件平台。(2)等速肌力训练是通过平衡患者肢体输出力矩而使得设备恒定角速度运动的一种高效运动康复训练模式。但现有设备多以转速控制为主,忽略了力矩的控制,为进一步改进等速肌力训练控制算法,本文将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算法应用在康复机器人上,并进行了被动训练实验、肌张力训练实验、等速肌力训练实验。(3)为解决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因肌力不足不能参加认知训练的痛点,本文提出利用视觉反馈模块与康复机器人进行联动,患者与机器人与视觉反馈屏幕进行人机交互,机器人为肌力不足的患者输出辅助力矩。设计牵引式教学被动认知康复训练、偏瘫被动认知康复训练、自主认知康复训练、等速肌力认知康复训练模式,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康复机器人系统可完成认知康复相关训练。运动康复训练实验和运动认知康复训练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上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完成上述两种康复训练模式的训练。
其他文献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在高校基本上都有开设,生涯辅导与咨询也基本涵盖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本文主要从具体的生涯辅导个案出发结合相关的学习交流经验所得,尝试探讨高校生涯辅导老师在开展相应咨询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一些困难以及应对之策。
自1960s以来,贵金属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临床诊断、食品安全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其中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s,Au NPs)因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生物标记和具有强吸收和强散射的光学性质等特性常被作为生物传感器的标记探针,但传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灵敏度偏低,无法满足微量目标物的检测需求。本研究采用微乳液法,以12 nm油胺化的金纳米粒子(Oleylamine
南昌市食用农产品电子化追溯平台是“南昌市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工程”的具体体现,在南昌深圳农产品市场中试点运行。市场从业人员在使用该平台时,需要人工的分辨识别果蔬品种以进行来货报备和交易。人工识别存在判断错误、输入错误、效率低下、消耗大量劳动力等问题,不利于平台的运行。因此,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开发果蔬图像识别系统用于代替人工识别果蔬品种具有较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单像素成像技术使用一个单点探测器即可实现二维成像。采用单光子探测器作为单像素相机中的探测器,可将经典的单像素相机扩展到单光子水平,实现了单光子计数压缩成像,与面阵单光子探测器实现的二维成像相比,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同时单像素成像系统中的探测器可以收集多个像素的光强,可实现所谓的超灵敏成像。因此单光子压缩成像在荧光成像、生物医学成像、深空探测等极弱光成像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传统压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单像素成像技术以其独特的成像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已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太赫兹成像和高光谱成像等多个领域。采用单光子探测器作为单像素相机中的探测器,可将经典的单像素相机扩展到单光子水平,实现单光子计数压缩成像,具有低成本和超高灵敏度的优势。但单像素成像速度非常慢,限制了其在实时场景的应用。研究获取最有效信息的采样方法以减少测量次数和优化重建算法实现快速图像重建是提高单像素成像速度的两
近年来,多肽作为新的诊断药物在治疗人类疾病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其中抗炎肽(AIPs)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相比于小分子非特异性抗炎药物,抗炎肽具有副作用小和更有效等特点。随着多肽数据的大量涌现,如何准确地识别抗炎肽,对探索抗炎肽内在作用机制和治疗炎症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越来越多的抗炎肽在传统的实验方法中被验证出来,但是基于实验的方法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十分昂贵。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企业所处环境愈发不确定,传统竞争优势理论难以让处于VUCA时代下的企业持续获得竞争优势,越来越多企业选择战略创业来减少和/或利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在战略创业实践中,涌现出了诸多因通过制定适合自身价值定位而具备有力竞争优势的企业,但也有大量的企业因不适合的价值定位而在商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战略创业的企业该如何制定适合自身的价值定位?”这一问题困扰着诸
有效教研新范式是聚焦“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一定教研文化引领下,按照学校教研规划和教研具体流程,围绕教学问题进行研讨的教学研究方式。有效教研新范式针对教研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扎实做好教研整体规划,抓好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打造多维教研平台。这些措施贴近教师的教学需求,可以促进教师团队的快速成长,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电网容量也在持续增长,电力变压器在电网的输变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变压器的优异性能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及安全运行。其中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导致断电和其他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检测电力变压器中的潜在故障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不影响电力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在线监测和诊断,这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在线监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