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银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是化学纤维传统溶液干法纺丝和熔体纺丝的新发展,用静电纺丝制得的纤维比传统纺丝方法制得的纤维细的多,直径一般在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可制得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纳米级纤维毡。化学镀是生产金属涂层较优越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材料,几乎所有的纤维都可用来化学镀。化学镀银织物因具有导电性好、抗菌、防电磁屏蔽等功能而备受青睐。本文选用聚酰胺6/六氟异丙醇溶液作为纺丝液,通过静电纺得到聚酰胺6纳米纤刻毡。利用自制的静电纺丝装置,纺制出细度品质较好的聚酞胺6纳米纤维毡,分析了聚酞胺6/HFIP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及纤维接收距离等这些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纤维直径和表面结构的影响。采用无钯活化的预处理方式,以葡萄糖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技术制备镀银PA6纳米纤维毡,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镀银聚酞胺6纳米纤维镀银层厚度、纤维表面电阴率的作用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银PA6纳米纤维表面形貌,确定出最优镀银工艺.并对该工艺条件镀银纤维的表面形貌、镀层结合强度、力学性能以及电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纤维接收距离等参数对纳米纤维的形态和直径分布有重要影响。静电纺聚酰胺6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纺丝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纤维分布越来越集中,随纺丝电压的增加而减小,随纤维接收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但离散程度稍有升高。静电纺聚酞服6/HFIP纺丝液制备的纤维要比静电纺聚酰胺6/甲酸纺丝液制备的纤维直径要大一些,但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所制备的纤维直径大多在200nm以内,能够达到实验要求,所以用HFIP为溶剂制备纺丝液是可行的。确定适合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液浓度8%,纺丝电压15KV,纤维接收距离20cm。(2)化学镀银预处理阶段中的活化工艺是采用无钯活化,用银氨溶液来代替传统的氯化钯对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进行活化处理,实验证明无钯活化的处理方式适合于聚酰胺6纳米纤维化学镀银。实验研究了各工艺参数对聚酰胺6纳米纤维化学镀银的影响,主要探讨了硝酸银浓度、葡萄糖浓度、银氨溶液与还原液体积比、pH值、镀覆时间、反应温度等参数对镀银聚酰胺6纳米纤维膜的表面形貌、镀层厚度、纤维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发现这些工艺参数对镀层厚度和纤维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基本一致,即随着它们值的增加,镀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纤维表面电阻率则是先降低后增大,镀层表面质量也是先变好后变差。确定合适化学镀银的工艺参数为:硝酸银浓度0.1mol/L葡萄糖浓度为0.2mol/L,银氨溶夜与还原液体积比为2:1,pH值控制在11~12,镀覆时间30min,反应温度40℃(3)对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镀银PA6纳米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经化学镀银后,纤维的导电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力稍微有所提高,而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对镀层结合强度的测试表明,经冷热冲击法测试后,镀银聚酰胺6纳米纤维表面的镀层无起泡现象,基本上也没有脱落。在此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镀层质量良好的镀银聚酰胺6纳米纤维。
其他文献
学位
普通注塑机机架的设计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完成,缺少理论依据。机架是注塑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大件,它的结构尺寸,布局形式决定了其本身的动态特性。如果机架结构设计不合
当前世界的科技主题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光机电技术的融合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光电稳定平台是目前受到各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特别重视的扫描设备。本篇论文对当前的光电稳定平台预警的工作原理做了详细的介绍,设计了光电稳定平台的机械结构,并通过CATIA软件对其创建三维模型,由于内框架上装载了光学和电子传感器,所以内框架的稳定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扫描精度。本文对所设计的内框架做了必要的模态分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等众多行业。SCARA机器人是一种四轴轻型工业机器人,它具有运动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高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对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采煤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截割部是采煤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星齿轮传动又是截割部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采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