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简称慢阻肺,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存在气流阻塞的病理变化为特点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大气中存在的微小污染颗粒或气体对肺部造成的刺激,产生炎症反应,具体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COPD虽然是呼吸道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COPD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慢阻肺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胀”病的概念,焦虑状态则属“郁证”概念范围。目前随着环境污染、社会关系、生活压力、经济负担等众多因素的日益加剧,本病发病率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对于COPD并发焦虑状态的发病原因、机理、诊断及治疗等各个层次的研究也正在逐渐完善。研究目的探讨益气养心定志法改善COPD患者焦虑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对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等指标的观察,综合评估益气养心定志法改善COPD患者焦虑状态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以COPD稳定期并发焦虑状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以“益气养心定志法”治疗,药用党参、丹参、沙参、珍珠母、茯苓、白芍、五味子、枳壳,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在COPD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口服,水冲服,日一剂,早晚分温服用。7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4天。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各评定一次中医证候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所有搜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两组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OPD病程、桶状胸情况、干湿啰音情况、治疗前中医症候量化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表(CAT)积分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表治疗前后各时点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表积分均有显著降低,症状显著改善,其中胸闷气短、烦躁、夜寐症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HAMA量表治疗前后各时点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HAMA量表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焦虑不安的情绪,紧张情绪、害怕情绪、失眠症状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AT量表治疗前后各时点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CAT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试验组在治疗后第7天评分降低就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是在治疗后第14天评分降低才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表明,试验组疗效更佳,试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有效率比较依据中医症候量化评分表评定标准,治疗2周后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试验组共31例,临床治愈为3例,显效为17例,有效为11例,无效为1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共32例,临床治愈为0例,显效为4例,有效为20例,无效为7例,总有效率为77.42%,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HAMA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共32例,临床治愈为6例,显效为20例,有效为3例,无效为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31共例,临床治愈为0例,显效为15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6例,总有效率为80.65%,试验组的HAMA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HAMA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CAT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第7、14天时,试验组的CAT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比较两组药品安全性分析在2周的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体温、血压、呼吸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与两组患者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口渴、出汗、思睡、视物不清、腹泻等。研究结论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令人较为认可和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试验组可以较早的缓解患者的慢阻肺症状和焦虑抑郁症状,并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以益气养心定志法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