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现代外科学中,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出现,尤其在结直肠外科的成功运用,以及腹腔镜相关的精准微创等新型外科技术的革新,使得肝脏外科在肝脏切除术后的康复方面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目前肝脏外科学尚未形成系统的行之有效的ERAS诊疗模式。目的:通对肝癌ERAS模式的临床初步探索研究,来评估快速康复策略在肝癌的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治浙江大学湖州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47例研究对象按自愿随机分为实验组,即加速康复组19例;对照组,即传统外科治疗组28例。实验组予ERAS诊疗模式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传统治疗组予传统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治疗。分别采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主要内容为: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肿瘤大小、甲胎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ASA分级,手术过程当中的出血量、时长,手术后的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饮食改变时间、疼痛感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以及住院总天数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在术前资料中,ERAS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ASA分级等一般资料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实验可比性。术中的对比中,ERAS治疗组(n=19)的手术时长为4.5(4,5.5)h,术中出血量200(100,250)ml,而传统治疗组(n=28)的手术时长为4.5(4.25,5)h,手术出血量250(200,300)ml,经检验后发现P值均大于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ERAS的术中出血量数值上要略小于传统治疗组。术后资料中,ERAS治疗组(n=19)的出血、胆瘘、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5、0.05、0.05、0.11,传统治疗组(n=28)分别为0.036、0.036、0.07、0.11,各组p值均大于0.05,且并发症总发生率基本相似,p值也大于0.05,均没有明显差异,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术后并发症方面ERAS组并没有明显优势。但术后疼痛不适感方面,ERAS组发生率为0.47,明显低于于传统治疗组的0.79,p=0.029,有明确的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均予康复出院。住院总时间ERAS组为17(13,26)d,传统治疗组为20.5(16.5,24.5)d,两组p值为0.155,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ERAS组中患者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比传统治疗组要少,p值分别为0.012、0.01、0.043、0.032、0.01,提示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在肝癌的外科治疗过程中是行之有效并且安全的,ERAS治疗模式在保证肝癌治疗效果且并发症不增加的前提下,能加快患者术后的恢复,为病人减轻住院过程中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