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大陆电视历史剧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一些特征.一方面,它摆脱了早期精英化政治化的历史剧对历史做漫画式的"意识形态"的简单赞扬或批判,以现代人的观点和叙事态度对历史重新讲述.以平民化的叙述视角、小人物的故事和现代理论再阐释的主题,体现出明显的世俗化.另一方面,它也摆脱了90年代中期兴起的任意游戏历史、消费历史之风,在主题、内容、形式等各方面显现出较高的艺术追求.编导以严肃理智的创作态度,通过对传统道德价值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普世精神重新审视,以及在舞美、摄影、剪辑等各个环节着力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体现出精品化的趋势,凸现出相当的艺术性.历史剧出现这样的变化,其文化上的原因在于90年代我国对"现代化"的渴求.一方面,它使得市场意识、民主意识、世俗意识得到普及.这些现代化精神作用于编导、观众,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讲述历史的方式;另一方面,现代性思考的不断深入,人们认识到仅仅以西方价值观念来建构我国社会的现代化是不够的,必须要重视本土的文化资源,摆脱西方后现代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这导致了文艺的回归思潮,也呼唤着历史剧的艺术品格.90年代末以来的电视历史剧走向世俗化、精品化的融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首先,作为"大众文化"的90年代末期以来的历史剧并非文化的沙漠,它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其次,"历史的真实"不再是衡量历史剧的最高标准,而更要关注它所包含的艺术品格以及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