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体外预应力结构体系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多优点,近年来这种结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不断的创新。然而,从现有资料看,我国对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多限于既有结构的加固,对新建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大量试验研究资料、设计规范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五根简支梁和四根两跨连续梁的试验,较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应力增量和挠度变形计算的原理与方法,具体研究工作如下:简述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结构在极限承载力下的各种计算理论,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缺点。在荷载作用下体外力筋的位移和梁截面无关,体外力筋的应力变化可以通过整根梁的变形协调条件得到。通过对应力增量与挠度变化内在规律的分析,推导出了不同布筋形式、不同加载方式下的基于挠度变化的应力增量计算公式,该公式适用于简支梁、超静定梁。精心设计制作了九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包括5根简支梁、4根两跨连续梁,并对它们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中量测了梁的位移、混凝土的应变以及体外筋的应力增量等关键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分析发现,体外力筋的应力增量与梁跨中挠度成直线或近似直线关系。对比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计算值和试验值后发现,基于挠度变化的应力增量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相比,精度大体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