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黑磷材料的缺陷表征和基于电子束的新结构加工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wa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石墨烯发现以来,二维层状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及优异的物理特性受到广泛的关注。黑磷是继过渡族金属硫族化合物及六方氮化硼等类石墨烯材料后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层状材料。作为一种直接带隙半导体,黑磷拥有较高的迁移率及优异的开关比性能,在电子光学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二维材料体系而言,其物理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结构。由此,本文中利用球差校正电子显微镜,对黑磷中的一维原子链,纳米带,边缘重构及缺陷等纳米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与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文中采用了一种全干法转移的方式将机械剥离所得少层黑磷样品转移到加热芯片上,并发展了一种在电子显微镜中利用电子束辐照及原位加热退火相结合的方法,将样品制备过程中残留在黑磷表面的非晶污染物去除,局部暴露出干净的黑磷表面。通过加热,逐层减薄黑磷样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层数可控的黑磷样品,包括单层黑磷烯,为实现原子级尺度表征黑磷打下基础。在多层黑磷的原位减薄的过程中,首次在实验上得到一维磷原子链结构,并观察到其形成,迁移及断裂等动力学过程。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给出了八种可能的无限磷原子链结构模型,并讨论了其相对稳定性。在单层黑磷烯中,利用电子束辐照得到悬空的磷原子链结构,通过对比实验像与模拟像确认了其armchair双链构型,并猜测了 一种可能的由原始黑磷晶格向磷原子双链转变的过程。在单层黑磷烯中,利用电子束辐照制备出拥有不同宽度及边缘取向的纳米带的结构。原子级尺度表征了黑磷烯的边缘重构及磷原子在边缘处的迁移过程,发现在黑磷Klein边缘处,悬挂磷原子呈现二聚化特征。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给出五种可能的边缘构型及其形成能,初步讨论了各种边缘结构的稳定性。在少层及单层黑磷中,表征了空位及空位链的形成与迁移过程。在单层黑磷烯中观察到585-A双空位的形成及迁移过程,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给出其沿zigzag方向及对角线方向的迁移路径及迁移势垒,分别为2.1 eV及1.6 eV。此外,黑磷中的空位倾向于沿zigzag方向线性排列,形成空位链结构,其最小单元由四个磷原子空位组成,沿zigzag方向可不断增长,最长可达几十纳米。当空位链长度较短(<5nm)时,可以沿armchair或对角线方向迁移。最后,对本文中黑磷中缺陷结构的表征及新结构加工进行总结,并分析不足,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媒体教学介入初中物理教学领域,能够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
萧伯纳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独创了“创造进化论”。并在其剧作中充分表达。使剧作迭到了哲学理性高度。在剧作《卖花女》中,“创造进化论”主要体现在作
如今,对于设计形态与美学的探讨人们已经开始从各种角度去挖掘分析,并与其他学科和观点相结合应用。如美学、人文心理学等当代的技术科学、社会学理论也被广泛运用于设计美学的
<正>研究缘起20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E.Haugen(豪根)提出语言生态的概念,指的是语言与社会、文化和地理相互依存的发展状态。良好的语言生态可服务于人们的交际与社会的稳定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
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对阅读推广活动缺乏从读者角度和图书馆角度相结合的系统性评估现状,设计了基于读者行为大数据的读者阅读指数,并基于多维度阅读指数
本研究选用含水量70%的木本饲料(构树和饲料桑)与燕麦以不同比例混合青贮,评价其发酵品质,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试验设计燕麦单贮、构树单贮、饲料桑单贮、木本饲料(构树和
本文以LCL谐振型IPT系统为研究对象,对LCL谐振型IPT系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LCL谐振网络补偿电容的解析式和系统参数满足系统软开关工作的边界条件,并通过Matlab/Simlink
癌症患者接受头颈部放疗,增加了脑血管发生意外的风险。主要原因是下丘脑-垂体轴损坏导致的代谢综合征和颅外动脉损伤后的颈动脉狭窄。接受头颈部放疗也可以导致颅内损伤,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