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报纸政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对比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语言学又被称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社会大众语篇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以及语篇生成的社会背景来考察语篇生成者在语言形式和结构方面做出的有意义的选择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新闻,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批评语言学家的重视。一直标榜客观、公正的新闻其实并不只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事实上,新闻报道传递着各种信息,包括观点态度、社会文化背景等等。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批评性话语分析是研究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框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选自不同报纸关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阐明语篇结构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本文以二十篇分别选自《中国日报》、《华尔街日报》关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为语料,从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作了批评性对比分析。在文本层面,从词汇选择和及物性系统方面对所选语料进行了语言特征的考察;在话语实践层面,从引述方式和消息来源方面分析研究了新闻语篇的互文性;在社会实践层面,从社会背景角度为语篇中文本层面和话语层面反映的意识形态给予解释。通过对语料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文本层面,《中国日报》和《华尔街日报》关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在词汇选择和及物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描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其作出的决定时,《中国日报》大多选择积极的、褒义的词汇。相反,《华尔街日报》大多选择消极的、贬义的词汇。另外,两者的报道都以物质过程为主,其次是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但是不同的是,在选择物质过程的实行者时,《中国日报》偏向于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关系紧密的实行者,而《华尔街日报》则偏向于与该会议关系不甚紧密的实行者。这些有意义的选择都是受到了报道者意识形态或其所属新闻机构立场的影响。(2)在话语实践层面,两者关于该会议的报道在引述方式和消息来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转述方式方面,《中国日报》大量采用间接引语,其采用的直接引语也超过《华尔街日报》,表明其报道比较客观。在消息来源方面,《中国日报》大量采用有具体的消息来源的引语,高达94.5%,而《华尔街日报》中有具体消息来源的引语只占68.3%,并且使用了30.8%含蓄的消息来源。以上这些差异表明了中美报纸都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意识形态来对同一事件作出截然不同的报道。(3)在社会实践层面,通过将不同的语言特征置于更加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来考察,发现中美媒体对这些语言策略作出的选择并非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了报道者意识形态及其所属新闻机构立场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出现不少因执行“会议纪要”而被判处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的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一般认为,公务员执行“会议纪要”乃是职责所在,其有遵照“会议纪要”内容执行的义务,如此公务行为为什么会被刑事追责?公众对此很不理解,也非常困惑。同时,“会议纪要”作为我国常见的一种集体决策形式,将执行该决策的责任完全归责于执行者而非决策者,也引发很大的社会质疑。在理论研究层面看,不少论者也认为,
产品的功能设计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和行为是产品功能设计发展的趋势。意识的行为是产品的功能考虑的设计思路和尺度,将这种潜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行为融入
目的:评估肝脏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AL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肝脏AL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5岁,男女比
1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其内容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
利用2006年4月7日的Landsat5 TM影像、2013年4月2日Landsat7 ETM+影像和2014年4月5日Landsat7 ETM+影像,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对河南省上蔡县进行农业春旱监测,并将归一化植被
寄生和直流接地常常引起继电保护设备故障,两者具有相似性和区别性。分析了寄生引起直流接地假象的原因,并将其与典型的直流接地特征进行对比,为现场工作快速判明故障类型、
<正>背景资料: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相
<正> 法律的效力,也叫法律的约束力、支配力,是指由国家保证执行的法律上的强制作用及其生效的范围,具体包括法律在时间上、空间上的效力以及对人的效力等几个方面。作为国家
众所周知,海上货物留置权作为维护承运人的利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的一项权利,一直都是法律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该权利进行了具体规定,但是都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