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敏化点/穴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针刺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应的敏化穴,观察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评价针刺敏化点/穴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腧穴敏化规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方法:
  收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用VonFrey电子测痛仪对其膝关节周围的13个经穴及压痛点进行敏化探测,针刺敏化程度最高的五个点/穴位;对照组:针刺膝关节周围五个常规穴位。两组均每周针刺3次,每次30分钟,持续4周。运用WOMAC评分、VAS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于治疗结束后30天随访以评价疗效。
  结果:
  本次试验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6例,脱落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脱落2例。其余病例均完成试验。最终收集病例数62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
  1.各组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愈17例占54.84%,显效8例,占25.81%,有效3例,占9.68%,无效1例,占3.23%,愈显率效率为80.65%;对照组痊愈7例,占22.58%,显效15例,占48.39%,有效7例,占22.58%,无效2例,占6.45%,愈显率为70.97%。
  2.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WOM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WOMAC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3,P<0.05。
  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4.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在膝关节的主动屈曲、主动内旋、主动外旋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在膝关节的被动屈曲、被动内旋和被动外旋方面,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在膝骨关节炎的疾病过程中,可探查到穴位的痛敏现象。
  2.针刺高敏化点/穴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针刺常规穴位。
  3.穴位的敏化现象是经穴特异性的体现,作为针灸临床选穴的依据,可进一步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顽痹通丸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艾瑞昔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顽痹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4个不同时间点来记录患者的各项炎性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观察何氏血竭膏贴敷治疗糖尿病足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为此种治疗方法今后在临床中的推广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间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符合糖尿病性足病(脱疽--气血两虚络脉瘀阻证)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组实验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贝复
目的:观察肾阳虚大鼠骨缺损修复的特点,探讨特制接骨丸对磷酸钙(CPC)人工骨修复肾阳虚大鼠骨缺损的作用,为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组、模型组、CPC治疗组、CPC+特制接骨丸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四组,每组8只。前两周实验中,基础组给以0.9%的氯化钠注射液0.4mL后肢肌肉注射;模型组、CPC治疗组、中药联合治疗组给以0.5%的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
学位
目的:  通过针灸“补肾调督法”治疗肝肾亏虚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观察,对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评分、西医ASAS(国际评估强直性脊柱炎工作组)推荐疗效指标进行对比,客观评价“补肾调督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64例符合标准的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针灸“补肾调督法”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疗6周后,对治疗前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与统计分析,对比腹中铺灸法与普通针刺法在解决中风后虚证便秘时的临床疗效优劣,寻找腹中铺灸法和普通针刺法的疗效特点与差别,验证腹中铺灸法治疗中风后虚证便秘的有效性,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以便为中风后虚证便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虚证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铺灸组)和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每组30例。试验组取艾绒、姜泥及药粉于神阙穴区施灸,时间持续
学位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联合矿化胶原对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基因的表达作用。  方法:  1.在规范操作下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取4只SPF级别大鼠的BMSCS,并进行纯化、传代培养,期间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进行细胞的形态学鉴定。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分别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培养及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确定本部分实验
目的:基于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量化分析平乐正骨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以探究筋骨之间的平衡关系。  方法:第一部分:对满足选择标准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腘绳肌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分析两组腘绳肌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 , WOMAC)功能评
目的  本文通过对所收录焦虑症患者的诊疗信息进行分析,探寻导师对焦虑症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以及治疗方法的认识,总结导师从“气”“痰”“瘀”“虚”四纲分布及分层规律治疗焦虑症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方法  本课题依据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中心神志科科研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中医综合治疗焦虑症临床方案优化及疗效评价研究》,以无对照的病例回顾性研究为主,观察神志科2017年2月-2019年2
学位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扶正通络针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观察温针灸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配合患处回旋灸并点刺放血疗法对PHN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围刺与针刺夹脊穴)疗法进行对照,为扶正通络针法治疗PHN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和应用范围。  方法:  选取符合本研究的62名患者,纳入本项研究中,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1例。A组采取的是扶正通络针法,即温针、阿
目的  通过临床研究,观察陈宇清推揉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程度的影响,为陈宇清推揉法治疗FD(肝胃不和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形成技术规范,为推拿治疗F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符合FD(肝胃不和型)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陈宇清推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