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严重,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开发利用地热能的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主要是以浅层地下水为冷、热源,既可以制冷又可以向室内提供热量。由于流场和温度场的两者都起到作用,使系统运行后期回灌到地下含水层中的冷水(或热水)不断向四周扩散,而且受到井距、热对流、运行模式等诸多因素影响,从而致使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其中,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贯通的严重程度直接取决于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井中间的距离。此外,由于北方地区住宅小区通常采用冬季采暖,其他三个季节停休的运行模式,因此地下水温度和流场的变化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此,我们以沈阳沈河区某住宅小区为例,运用Flow Heat1.0软件,模拟不同抽灌井井距,探究在不同抽灌井间距下抽灌井周边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为防止发生热贯通现象、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另一个导致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失效的原因则是受到建筑场地的面积限制。由于抽灌井的间距受到建筑场地面积的限制,必然致使抽灌井群的水位以及温度两者产生叠加干扰现象。因此保持抽水井水温的恒定是保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针对以上问题,本次研究通过理论的计算和对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的模拟,为水源热泵系统抽灌井井群的优化布置提供科学的指导。水源热泵系统中抽灌井的井间距、布置方案和运行模式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次研究以沈阳市住宅小区为例,在建立耦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Flow Heat1.0软件,分析了冬季在井间距分别为25m、35m、45m、55m、65m、75m情况下,抽灌井周边的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井距越大,热贯通产生的时间越长,程度越轻,本次实例中优化井距为55m。水源热泵系统中抽灌井布置方式对系统的运行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以沈阳市沈河区某住宅小区为例,利用Flow Heat1.0软件,分析了冬季在3种顺排布置和2种叉排布置情况下,抽灌井周边的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变化情况。考虑到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运行的初衷既是尽可能的不影响地下水的流场和温度场,既运行之后抽水井的水位下降值越小、运行末期抽水井的抽水温度越高以及回灌井的水位上升值越小越好。所以比较得出各工况的最不利抽水井和回灌井。再将五种工况的最不利抽水井和回灌井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实例中第五种布置方案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