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硫磷对映体对东亚飞蝗的选择毒性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亚飞蝗是公认的农业害虫,每年均有蝗灾威胁。目前,国内外控制蝗灾的策略主要有可持续防治和应急防治两大方面。化学防治作为应急防治手段,优点众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机磷农药使用广泛,但超过30%的具有手性,不同的手性对映体对靶标生物大多具有毒性差异性。本文将探索有机磷农药吡唑硫磷各对映体对东亚飞蝗的选择毒性并进一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开发高效低毒有机磷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有机磷农药吡唑硫磷(pyraclofos)外旋体进行手性拆分。然后以东亚飞蝗三龄若虫为靶标生物进行毒力实验,LD50测定表明各手性对映体对蝗虫的毒性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pyraclofos的毒性为(-)-pyraclofos毒性的70.16倍。通过检测相关解毒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体内活性、体外抑制以及RT-PCR分析各相关酶基因表达,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探讨造成pyraclofos手性对映体毒性差异的可能原因。CarEs相关实验结果为:1-萘基丁酸酯(α-NB)、乙酸-2-萘酯(β-NA)为底物时,(+)-pyraclofos处理组CarEs的活性高于(-)-pyraclofos处理组;以乙酸-1-萘酯(α-NA)为底物时,两者的CarEs活性差异不大。从体外CarEs抑制分析,各对映体对CarEs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体外毒性不同:以α-NA和β-NA为底物时,(-)-pyraclofos的毒性分别是(+)-pyraclofos的6.86和10.27倍;以α-NB为底物时,(+)-pyraclofos的毒性是(-)-pyraclofos的3.49倍。LmCesA4的表达水平在低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LmCesA5的表达均降低,但(-)-pyraclofos组的表达水平高于(+)-pyraclofos组。GSTs相关实验结果为:体内活性分析,经(-)-pyraclofos处理组的GSTs活性显著升高。体外抑制分析,(-)-pyraclofos的IC50远远大于(+)-pyraclofos。从10个GSTs的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情况分析,LmGSTs2、LmGSTs5、LmGSTt1、LmGSTd1和LmGSTu1在(-)-pyraclofos处理组的表达水平高于(+)-pyraclofos处理组。AChE相关实验结果为:(-)-pyraclofos处理下AChE活性升高比例大于(+)-pyraclofos。体外抑制分析,(-)-pyraclofos对AChE的抑制为(+)-pyraclofos的4.14倍,但(-)-pyraclofos处理组在低浓度时Lm-ace1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对东亚飞蝗来说(+)-pyraclofos的毒性大于(-)-pyraclofos,造成这种毒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pyraclofos组LmCesA5、LmGSTs2、LmGSTs5、LmGSTt1、LmGSTd1、LmGSTu1及Lm-ace1的较高水平表达及相应CarEs、GSTs及AChE的较高活性使其水解(-)-pyraclofos的能力增高,表现为(+)-pyraclofos的毒性较大。至于更深的原因仍有待探究。
其他文献
α-L-鼠李糖苷酶(α-L-rhamnosidase EC3.2.1.40)属于糖苷水解酶类,能够专一、高效水解许多天然糖苷化合物如橙皮苷、芦丁、柚皮苷和槲皮苷等末端的α-L-鼠李糖基。据报道该酶可
溶解平衡数据是结晶工艺开发与设计的关键依据,而晶体的晶型对其在溶剂中的溶解行为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海藻糖和L-阿拉伯糖在二元溶剂体系中的溶解平衡及晶型对溶解行为的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E. tarda是爱德华氏菌
蛋白质的合成是所有生物体中的基本生命过程。核糖体维持正确的读框对于蛋白质的合成至关重要,一旦发生移码,将会导致截短的或无义蛋白的生成,从而造成翻译能量的损耗,加重细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