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近些年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桫椤植株存在严重害虫危害,且相关虫害研究资料匮乏,为弄清该保护区桫椤植株相关害虫情况,本文通过对桫椤植株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物种丰富度,优势种群等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该地区桫椤植株的主要虫害类群,并对优势种进行了生物学和生态学相关研究,为保护区对桫椤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桫椤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类。调查发现,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植株上的节肢动物群落分属于6目14科15种。其中植食性害虫3目6科6种,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和绿带妒尺蛾Phthonolba viridifasciata为主要害虫;天敌群落物种丰富度高于害虫群落,天敌资源9种,捕食性6种,寄生性3种。寄生性类群为桫椤害虫的主要天敌。2.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研究。桫椤叶蜂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发生四代,每一代发育历期约为45天;每年的4~6月为桫椤叶蜂的发生高峰期,5月中下旬虫量较大,4月至6月发生两代,7~8月发生虫量较少,越冬代出现在10月下旬。明确其寄生天敌为长角髭寄蝇Vibrissina turrita。寄生虫体多出现在5~6月。绿带妒尺蛾为新发现害虫,一年发生5代,3月下旬天气回暖时虫蛹开始羽化,4月上旬第一代卵开始孵化,幼虫以刚舒展的新鲜桫椤叶为食;5月下旬第二代发生,幼虫集中在6月;第三代发生时正处7、8月;前三代发育历期约为45天,第四代发生在10月,幼虫发育期和蛹期比之前三代较长;越冬代发生在12月中旬到1月中旬。明确了其寄生天敌为姬蜂类,6月和8月被寄生的绿带妒尺蛾多于其他月份。绿带妒尺蛾非新传入害虫,可能与当年桫椤叶蜂同时存在。3.桫椤叶蜂与绿带妒尺蛾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桫椤叶蜂幼虫和绿带妒尺蛾幼虫所有指标都表现为聚集分布。由于两者的λ值均大于2,表明桫椤叶蜂幼虫和绿带妒尺蛾幼虫的聚集原因是由昆虫自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受两者共同影响决定。桫椤叶蜂幼虫和绿带妒尺蛾幼虫同表现为聚集分布,其幼虫个体间存在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且桫椤叶蜂幼虫和绿带妒尺蛾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通过最适理论抽样模型确定了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