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适应及其预测因素 ——以个体为中心的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选择外出务工,而农民工自身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地,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岁以下的儿童(全国妇联课题组,2013)。2016年3月,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当时,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催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这个庞大的逆境儿童群体数十年来均遭受着与父母分离的命运,且该现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继续存在。因此,对这个群体的研究不仅关系着他们本身的命运,关系着中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更能为全球儿童的逆境发展提供中国视角。那么,父母外出务工是否一定会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恶化?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尽管各种研究都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做出了回答,但仍然十分缺乏基于个体为中心的方法的研究,同时考察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纵向发展与变化的研究仍然较为稀少。此外,尽管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也让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保护因素,如个体因素的性别与留守类型、环境因素的亲子亲合与友谊质量等,但上述因素是否会在横向与纵向上预测更为良好的心理适应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潜在剖面分析与潜在转变分析探讨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不同模式及其在纵向上的稳定性与变化性,同时探讨亲子亲合、友谊质量对心理适应模式横向与纵向的预测作用,此外还考虑了心理适应模式及其纵向变化的性别与留守类型差异。这既填补了该领域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的研究的空缺,又为理解和促进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适应及其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研究采用孤独量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问题行为与亲社会行为量表、亲子亲合量表以及同伴依恋问卷,选取四川、河南、贵州、山西等省市的894名初一留守儿童,对其进行历时两年三次的追踪测试,并使用SPSS 22.0与Mplus8.3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研究包含两个研究:研究一通过潜在剖面分析考察初一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不同模式,并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亲子亲合、友谊质量以及性别和留守类型对于心理适应模式的横向预测作用;研究二基于研究一潜在剖面分析的结果,构建纵向的潜在转变分析模型,考察不同模式是否在纵向上存在一致性以及模式在纵向上的转变规律,最后将性别、留守类型与亲子亲合、友谊质量纳入上述模型,分析前述变量对各心理适应模式的纵向转变概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存在四种不同的模式,分别为适应良好组、风险组、内化问题组与外化问题组。(2)性别与留守类型均能显著预测心理适应模式。男性更可能成为外化问题者。父亲外出儿童更可能适应良好,母亲外出儿童更可能成为外化问题者,而双亲外出儿童更容易被归类到风险组与内化问题组。(3)父子亲合能预测适应状况更好的心理适应模式,而母子亲合却无显著影响。友谊质量一方面能预测适应状况更为良好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个体更可能成为外化问题者。(4)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模式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5)良好组与风险组稳定性较高,内化问题组与外化问题组则有着中等的稳定性。T1-T2时,内化问题组有较高的概率好转,外化问题组有较高的比例转向风险组;T2-T3时,内化问题组稳定性大幅提升,外化问题组稳定性降低的同时,有较高的比例转向内化问题组。(6)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模式的纵向转变存在性别差异。T1-T2时女生的各组稳定性较低,尤其是适应良好组,T2-T3时各组变得更加稳定;男生则在T1-T2时稳定性较高,而T2-T3时稳定性降低。(7)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模式的纵向转变存在留守类型差异。单亲外出儿童的心理适应状况更可能好转,而双亲外出儿童中适应良好者的稳定性更高的同时,适应不良者也更可能会维持在原组。(8)友谊质量仅在T2-T3时纵向影响剖面的转变,T2时友谊质量越高,风险组更可能转向内化问题组而不是其它三组,内化问题组更可能维持在原组而不是转向风险组,外化问题组更可能转向风险组而不是良好组。(9)父子亲合越高,T1-T2时,外化问题组更可能转向内化问题组而不是维持在原组,T2-T3时风险组更可能会维持在原组而不是转向外化问题组;而母子亲合越高,T1的良好组更可能会转向T2的内化问题组而不是外化问题组,而T2的良好组更可能会转向T3的外化问题组而不是维持在原组。
其他文献
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所以我国一直重视军队建设,对退役军人的安置是否妥当不仅影响国民参军的积极性,还影响现役军队的战斗力,因此世界上主要国家均重视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并成立有专门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原属于军地多个部门管辖,随着国家对退役军人的愈加重视,2018年正式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各地相应成立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以及退役军人服务站等,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体重偏高的人数占比在不断上升,出现了更多由于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症的患者。然而,社会中的大部分女性更加倾向于相对匀称或者苗条的身材。2008年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国内女大学生群体中,实际超重者占比13.94%,肥胖者仅占比1.92%,但却有40.09%的女大学生多次尝试减肥,其中八成的原因是身体满意度差。这一结果表明女大学生通常是不良健康减重的高发人群,胖负面身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浪潮。小学低段的作文被称为写话,中高段则为习作。中段是习作教学的起点,高段既是中低段教学的延续,又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对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研究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到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从
本文针对重庆市中学足女子球项目传统校与新兴校足球队之间的比较,找到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促进校园足球运动更好地开展,以期为重庆市中学女子足球以更为健康的发展态势进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促进女子足球项目的普及化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市中学生女子足球传统校与新兴校足球队现状对比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梳理统计法对两类学校在学校领导对足球队重视程度、场地设施配
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中有两个关键词最为突出,一是“语文核心素养”;二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前者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后者是语文学习的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三个阶段的。可以看出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加重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剖析传统文化现象,并自觉加入到传播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列中,为提升中华文
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和应用水平也刻不容缓;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也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化教育以及整个教育过程信息化中的一个重点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了教育教学上延伸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它的便利性以及及时性等特点,让师生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现代信息技术的引用,它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是历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文化精粹和精神瑰宝,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发展思维、启迪智慧。近年来,伴随着语文课改的浪潮,“名著阅读”一词在各学术刊物中多次出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名著阅读教学和测评,全国各省市对于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也愈发重视。本文选取新疆近五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试题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年份上的纵向比较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为了更好的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要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强健的体魄,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城乡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本论文选取眉山市部分六年级城区户口小学生和农村户口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样本,进行对比研究,对眉山市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有了
梁启超先生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扎实有效的中学体育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及全民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是党和国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坚持全面发展;而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了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党和国家对包含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增强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是当务之急,同时对于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也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据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以看出,现代中小学生体质下降严重,传统项目冷门,是否面临传统文化难以继承等问题,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利用各项运动对身体的益处,让学生健康达到体质提升的目的,并且能大兴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