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淀粉生产实际情况,提出了微波辅助亚硫酸浸泡工艺,并且首次将不同品种玉米单独分类进行玉米浸泡工艺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结合目前我国淀粉生产及玉米种植情况,本文首次提出了应该将不同品种的玉米单独分类进行淀粉生产,并以浚单20(A)、先玉335(B)、登海605(C)、郑单958(D)及其四个品种混合样品(E)为试验原料进行试验。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目前玉米淀粉厂的淀粉生产工艺,采用浓度为0.1%、0.2%和0.3%的亚硫酸作为浸泡液,调整浸泡温度分别为48℃、50℃、52℃和54℃,对5个玉米样品进行浸泡,当玉米籽粒含水量达到42%时,终止浸泡。试验结果显示,5个玉米样品籽粒含水量达到42%时所需最短浸泡时间分别为A:36.5h,B:36.0h,C:37.3h,D:36.9h,E:37.1h。此时对应的浸泡条件均为浸泡温度54℃,亚硫酸浸泡液浓度0.3%。按照浸泡时间长短排序,5个玉米样品最短浸泡时间排列情况为:B(先玉335)<A(浚单20)<D(郑单958)<E(混合品种)<C(登海605)。(2)以浚单20(A)、先玉335(B)、登海605(C)、郑单958(D)及其四个品种混合样品(E)为试验原料,采用微波辅助亚硫酸浸泡工艺进行玉米浸泡试验。经试验得到微波浸泡阶段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微波时间5min。微波浸泡阶段结束后,进入亚硫酸浸泡阶段。该阶段以浸泡温度(℃)和亚硫酸浓度(%)为单因素进行试验,以玉米籽粒含水量达到42%所需时间为浸泡终点,以玉米胚芽含水量、浸泡液干物质、总糖、蛋白质含量为辅助测试指标,研究不同品种玉米在浸泡过程中籽粒含水量达到42%所需的最短时间。结果表明,5个玉米样品均在54℃、0.3%H2SO3情况下,浸泡时间最短。最短浸泡时间分别为A:27.4h,B:26.8h,C:28.5h,D:27.9 h,E:28.3h。(3)在微波辅助亚硫酸浸泡工艺的亚硫酸浸泡阶段,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采用Central Composite分析方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以不同品种玉米浸泡到籽粒含水量42%所需最短时间为响应值,浸泡温度和亚硫酸浓度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分别得到5个玉米品种的最短浸泡时间和对应的二次回归方程:A:Y=29.82-2.73X1-0.99X2-0.17X1X2+0.25X12+0.90X22B:Y=28.84-2.62X1-0.96X2-0.13X1X2+0.29X12+0.92X22C:Y=31.22-2.61X1-1.12X2-0.45X1X2+0.28X12+0.78X22D:Y=30.60-2.63X1-1.05X2-0.40X1X2+0.24X12+0.87X22E:Y=30.96-2.61X1-1.05X2-0.45X1X2+0.30X12+0.83X22经过试验验证,得到5个玉米样品亚硫酸浸泡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5个玉米样品最适浸泡均温度均为54℃;最适亚硫酸浓度分别为A:0.26%,B:0.26%,C:0.30%,D:0.28%,E:0.27%,每个品种所需最短浸泡时间分别为A:26.96h,B:26.20h,C:28.10h,D:27.61h,E:27.99h。(4)在响应面优化的最优条件基础上,进行验证试验。优化后不同品种玉米实验室浸泡过程的最适条件为:A:27h,B:26.2h,C:28.1h,D:27.6 h,E:28.0h。验证试验结果与最优条件相近,说明拟合良好。同时也为单一品种玉米生产淀粉这一观点提供了理论依据。(5)将传统SO2浸泡工艺和新的微波辅助SO2浸泡工艺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新工艺条件下,5个玉米样品的最短浸泡时间均有明显缩短,与传统工艺相比,均缩短了10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