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已经历十余年的时间。随着回迁家庭越来越多,拆迁、补偿、回迁等方面政策的逐步完善,考察及分析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对居民居住条件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城市棚户区居民居住变化情况为研究对象:在阐述棚户区改造与居住福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了《太原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方案(2015-2017)》及实施情况,基于已有文献对居住福利改善情况的研究指标,结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衡量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后居民居住福利改善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2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1项三级指标;针对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回迁集中的13个小区发放了417份有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描述居民改造前后客观居住条件及主观居住评价的变化情况;运用模糊评价法,科学评价居民客观及主观变化的情况,得出各指标改造前后的隶属度、权重及总模糊评价值,从而得出居民福利变化情况。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太原市城市棚户区居民居住福利得到一定改善但水平依旧较低。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提出改善太原市城市棚户回迁居民居住福利的四点建议:首先,要提升棚户区改造的规划水平,包括按法定标准建造住宅、完善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其次,要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模式”,降低居民回迁时的资金压力;再次,要丰富回迁小区的群众活动,通过组织有相同爱好的居民参与活动使居民相互熟识,最终重建小区居民的邻里关系;最后,提倡小区居民自治,以降低居住成本。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首先,数据来源更合理。在全面梳理有关太原市城市棚户区改造情况及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向棚户区改造回迁居民发放问卷从而得出居民的真实感受。其次,问卷设计更加符合太原市的实际情况。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力求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全面了解棚户区回迁居民个体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主观感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