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环城公园是一串镶嵌在城市中心的“翡翠项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调查分析,了解环城公园植物景观现状,通过改进逐步形成科学、合理、优美的植物景观,这对于提高合肥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合肥环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范围包括琥珀、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北6个景区。本文从景观生态学、景观美学、人文科学、地理学等理论出发,以植物群落作为基本单位,采用随机设置样方与等距离设置样方相结合的办法,选取了48块100m2样方,以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方法对样方群落的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等进行调查并拍照。在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合肥环城公园植物群落景观的基础上,对环城公园植物种类和类型、调查的48个群落以及组成环城公园的6景区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环城公园6景区的生态功能、美景度以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并提出植物景观优化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环城公园植物配置现状方面,经调查、统计和分析,合肥环城公园群落样方中乔灌木共72种,隶属37科、50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33种。构成环城公园植物群落植物的优势科有蔷薇科、松科、无患子科、杨柳科、榆科等。大部分乔木的胸径在0-20cm范围内。植物的健康度水平较好,不健康的仅占8%。并且做出了乔、灌木重要值的排名。全部调查区域中乔木层、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指数分别为:0.9607、3.4496、0.8818和0.8619、2.4388、0.7037。(2)在所调查的48个群落方面,经调查、统计和分析,群落植物密度大多分布在10-19和5-9株/100㎡之间,所占群落数分别是18和19个,分别占总数的37.5%和39.6%。48个群落中有39个的乔木平均胸径分布0-20cm之间,占总数的81.3%。各群落乔木高度平均值集中分布着5-10m范围,29个群落占总数的2.63%、6.25%、10.42%、60.42%和20.28%。群落郁闭度主要分布在0.4~0.9之间的有35个,占总数的72.9%。(3)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六景区进行景观综合评价:在研究植物景观生态功能方面,采用对数据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结果:公园6景区的乔、灌木常绿落叶比分别为琥珀景区(1:4、1:12)、西山景区(6:5、7:5)、银河景区(5:4、8:29)、包河景区(4:3、20:7)、环东景区(1:3、11:13)、环北景区(1:3、23:1)。6景区密度在40-80株/800㎡之间,其中琥珀最高,为76株/800㎡。西山最低,为43株/800㎡。乔木的平均胸径分布在11-22cm之间,其中西山为21.31cm,其他5个景区都在11-14cm之间,差别不大。6个景区的乔木平均高度在6.2-9.5m之间。对各景区乔木层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琥珀、西山、银河、包河、环东、环北六个景区的乔木物种丰富度平均(S)、Simpson指数(D)、Shannon-Wei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指数(E)分别为2.125、0.8933、2.3992和0.8468;2、0.8981、2.4450和2.4450;1.625、0.7927、1.997和0.7786;2.375、0.9147、2.5747和0.8744;2.25、0.9016、2.4554和0.8495;2.25、0.9404、2.6797和0.9271。灌木层同样作出分析。在研究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和社会效益方面,由20名专家学者、50名专业学生及50名非专业学生对播放的景区幻灯片进行分别评价并给出分数。统计分数并乘以每项权重,最终得出景区评价依次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西山景区(3.6871)、包河景区(3.1796)、琥珀景区(3.0964)、环东景区(3.0762)、环北景区(3.0432)、银河景区(2.6687)。西山景区评价最优,主要由于有许多高大的乔木,给人以一定的气势,后经合肥2011年环城公园改造,增加了许多花灌木,为景区增添了许多色彩,与周边的雕塑搭配更加和谐,增加了趣味性,给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同时,景区内有大量秋色叶树种,季相与色彩变化丰富。现在的西山景区乔灌草群落的类型大幅增加,景区植物群落结构丰富,植物丰富度较高,植物多样性突出。最后,本文对合肥环城公园植物景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优化方案从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适宜性方面对植物景观作出优化,主要建议为:推广乡土树种的应用,加大花灌木、地被的应用,优化常绿落叶植物结构比,优化乔灌草藤植物比例结构。并对环城公园植物景观的功能及管理优化给出了初步的建议。